桂北三江岑旁侗寨文物图志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民族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对民族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尤为重要。各民族文物图志是记录研究民族文物以及与民族文物相关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民族村寨文物图志的撰写也是保护民族文物与民族文化的重要方法。鉴于此,文章采用文物学、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广西三江县岑旁侗寨的现存文物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田野调查。首先,全文从文物分类学的角度,运用文物属性分类法将该村的文物资料分为建筑类、生活用具类、生产工具类、服饰类、文化艺术类五大类。系统地梳理了文物的种类类型、质地、使用和保存情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岑旁侗寨各文物进行详细的图志描写,并对各文物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以此深入探讨岑旁村的传统侗族文化体系。其次,在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化的普及的大背景下,岑旁村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人文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传统的侗族文化系统发生改变,因此,相关的传统器具也将面临失传或毁灭的危机。对此,通过对岑旁村文物现状的分析,提出从民众和政府不同层面实施的民族民间物质文化遗存保护措施,从而加强对民族民间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最后,通过对岑旁村侗族文物的研究,以期能够加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各民族对自我持有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提升各民族对民族民间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竭力加强各民族的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保护好各民族文物,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文化治理功能的关键。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展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逐渐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发展”转变。与此同时,学界也开始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其中,探讨以文化的力量优化社区治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综合性文化治理理论
学位
民族纹样作为记录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图必有意,这与中国传统图案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概念不谋而合。本次创作以“吉祥”概念作为出发点,以“福有余”作为创作主题。在传统图案和马尾绣纹样中“葫芦”和“鱼”都具有“求福”、“多福”的吉祥寓意。本创作以水族马尾绣纹样的“葫芦纹”和“鱼纹”作为日用陶瓷设计的主体纹样。本文主要从水族马尾绣中“葫芦纹”和“鱼纹”的历史起源、艺术特征切入,将“葫芦纹”和“鱼纹”
学位
《山海经》是一本拥有卓越想像力的惊世之作,是一本关于我国古代生物进化与地域演变的传奇小说。它借助诡异的语言和具象的描绘方式,使人们可以直接去触碰到每一个已经进化甚至灭绝了的中国古代生物。在其中,山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海经》中的山神主要分为群山山神和一山山神。群山山神的特点是众神一面、没有神名;一山山神有独特的形貌特征,有单独的神名,除山神职能外还兼任其他职能。根据文献中的山神形象提取出其中的六
学位
民间故事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创造和传承的重要文学形式,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鲜活而集中地体现了民众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成为民众在茶余饭后互相调侃解乏的一种娱乐方式。井子垴中老年人在没有外界推动的情况下,纯自发地开展帕话讲述活动,讲述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生活故事、幻想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这些故事对中老年人有消磨时间,增加乐趣、促进交流
学位
作为横店影视城旅游体验建构主体之一的群众演员,是横店影视城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在影视传播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受到过多的关注。从旅游体验的角度来说,在不同的旅游阶段,群众演员以隐蔽的方式建构着旅游者的体验,群众演员日益成为满足游客影视旅游体验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群众演员作为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他们的社会地位、生存环境和自我认同等问题都是令人关注的。本文以横
学位
“石阡说春”是一项以春官为主体,体现了传统农耕社会文化的民俗。立春时节,春官去往乡村农户家中派发春帖以恭贺新春和劝农行耕为主要目的,体现了传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现实需求。“石阡说春”作为一种石阡独有的民俗文化,其产生的客观条件与石阡的自然地理和农业生态资源有关,其产生的主观背景离不开石阡传统社会的农耕、信仰和习俗文化。传统的农业生产基础和百姓的农耕生活习惯形成了“石阡说春”民俗,
学位
贵州省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是我国优秀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形成与发展可以窥见紫云县的历史社会发展。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建筑类型学对紫云县传统民居的宅门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分析宅门类型与形制特征,希望找到紫云县宅门形制的“原型”,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文章内容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产生的背景,主要阐述了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
学位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为研究对象,在物质生产民俗框架下,从技术民俗角度出发,对特定区域中都匀毛尖茶的生产民俗进行阐述分析,并以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为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讨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设绪论,末置结语,正文五章。第一章以都匀毛尖茶的发展脉络为主旨,首先从文献记载和民间叙事两方面对都匀毛尖茶进行溯源,其次梳理其名称由来,
学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关系呈现出“陌生化”“碎片化”“淡漠化”等特征,信任关系缺失,共同体色彩逐渐弱化,传统社区的“熟人社会”开始解体,“陌生人社会”特征日益明显,使得传统社区精神逐渐消逝并陷入“共同体困境”,给社区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在此状况下,民族互嵌式社区通过在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互嵌式建构,可以很好地增进社区居民及民族之间交流互动,实现民族关系的改善,维护不同民族间社会团结
学位
婚姻,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形态及关联性,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改善,农民支付能力的逐渐增强,农村地区婚姻要价也随之逐年提高。这种“水涨船高”现象背后所彰显的本质属性,实则为“婚姻要价”的动态演进过程。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新形势下农村婚姻要价的膨胀性、复杂性、风险性,不仅有关婚姻当事人,而且是关双方家庭乃至家族的发展命运。基于此,我国有关婚姻要价问题引起广大学者的兴趣,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