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格局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分析——基于贵州省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证调研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va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关系呈现出“陌生化”“碎片化”“淡漠化”等特征,信任关系缺失,共同体色彩逐渐弱化,传统社区的“熟人社会”开始解体,“陌生人社会”特征日益明显,使得传统社区精神逐渐消逝并陷入“共同体困境”,给社区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在此状况下,民族互嵌式社区通过在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互嵌式建构,可以很好地增进社区居民及民族之间交流互动,实现民族关系的改善,维护不同民族间社会团结的结构关联。互嵌式社区居住格局旨在改变不同民族之间在居住空间上相互隔离的局面,为族际交往及族际关系的改善创造空间基础。目前,国内外关于居住格局与族际关系相关性的研究不胜枚举,均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认为互嵌式的居住格局能够对族际关系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而社会信任作为构建和维持社会团结的基本要素,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社会基础以及不同民族和平相处的至善状况,却很少有学者将其与居住格局联系起来考虑,有的研究虽提及到居住格局对社会信任相关要素的影响,认为互嵌式居住格局能够改善族际社会态度、减少疏离感,构建融洽关系,但未对居住格局与社会信任内在关系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因而没有把握确证作为一种整体性安排的互嵌式居住格局也能够对社会信任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影响。另外,现有研究多是针对某一个社区的居住格局与族际关系进行理论探讨,虽然也有学者从实证层面进行了居住格局与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没有深入到社会信任的层次性上来考察居住格局对其影响的复杂逻辑,所以无法展现居住格局对社会信任效应的具体影响机制,这使得我们对居住格局与社会信任的因果关联中的具体作用逻辑仍不得而知。基于上述现实背景与研究背景,本研究将依托族际接触理论和网络嵌入理论,基于贵州省的抽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强调在民族互嵌式社区这一空间场域中,居住格局在居民社会信任生成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梳理出互嵌式居住格局影响社会信任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关于如何提升居民社会信任,构建具有良好社区关系、民族关系的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将自变量社区居住格局操作化为居住空间和交往空间,其中居住空间通过社区的居住模式及民族比例两个指标来测量,交往空间通过社区公共场所及社区组织的数量两个指标来测量。因变量社会信任包括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出的特殊信任、一般信任、普遍信任3个因子及根据各因子权重计算出的总体社会信任因子。本文以贵州省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的1423份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实证资料的综合分析,首先描述了社区居住格局及居民社会信任的现状,进行了不同个体因素在社会信任上的差异比较;其次分析了社区居住格局对居民社会信任作用的内在逻辑;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首先,社区居住格局的整体互嵌程度偏低,居民社会信任呈现出“差序格局”的分层状况,且表现出多方面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其次,在社区居住格局对居民社会信任的作用验证方面,居住模式散居能显著强化居民总体社会信任、特殊信任、一般信任和普遍信任。民族比例均衡能显著强化居民一般信任,但显著弱化居民总体社会信任、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公共场所增加能显著强化居民总体社会信任、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但不能显著作用于居民一般信任。社区组织增加能显著强化居民总体社会信任、特殊信任、一般信任和普遍信任。结合上述研究发现,本文认为需要从社区居住模式、公共场所及社区组织方面予以优化,一方面要优化社区居住空间,推进各民族混居。另一方面要完善社区公共场所,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此提升社区居住格局互嵌程度,提高居民社会信任水平,构建更加融洽的民族关系和更加现代化的社区治理格局。
其他文献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对可能引起焦虑的单个或者多个社会情境的心理恐惧,他们对自己在社交场合中表现深感担忧。因此,患有社交焦虑的人往往会因提前设想出别人对自己的负性评价而感到焦虑紧张。伴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存在社交焦虑障碍,其中包括了广大青少年群体,社交焦虑问题已经影响到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他们的正常的生活步伐,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影响了青少年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社工在新疆
学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具体探讨的是青年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和快如流星的生活所产生的“恍惚”之感,不知灵魂该安放于何处的生命状态。艺术是现实的映射,应该去反应人的生命状态。本文从“心归何处”即灵魂无处安放这一生命状态表达入手,主要采用“平面化”的绘画语言和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的绘画创作对“心归何处”生命状态这一
学位
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文化治理功能的关键。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展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逐渐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发展”转变。与此同时,学界也开始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其中,探讨以文化的力量优化社区治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综合性文化治理理论
学位
民族纹样作为记录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图必有意,这与中国传统图案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概念不谋而合。本次创作以“吉祥”概念作为出发点,以“福有余”作为创作主题。在传统图案和马尾绣纹样中“葫芦”和“鱼”都具有“求福”、“多福”的吉祥寓意。本创作以水族马尾绣纹样的“葫芦纹”和“鱼纹”作为日用陶瓷设计的主体纹样。本文主要从水族马尾绣中“葫芦纹”和“鱼纹”的历史起源、艺术特征切入,将“葫芦纹”和“鱼纹”
学位
《山海经》是一本拥有卓越想像力的惊世之作,是一本关于我国古代生物进化与地域演变的传奇小说。它借助诡异的语言和具象的描绘方式,使人们可以直接去触碰到每一个已经进化甚至灭绝了的中国古代生物。在其中,山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海经》中的山神主要分为群山山神和一山山神。群山山神的特点是众神一面、没有神名;一山山神有独特的形貌特征,有单独的神名,除山神职能外还兼任其他职能。根据文献中的山神形象提取出其中的六
学位
民间故事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创造和传承的重要文学形式,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鲜活而集中地体现了民众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成为民众在茶余饭后互相调侃解乏的一种娱乐方式。井子垴中老年人在没有外界推动的情况下,纯自发地开展帕话讲述活动,讲述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生活故事、幻想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这些故事对中老年人有消磨时间,增加乐趣、促进交流
学位
作为横店影视城旅游体验建构主体之一的群众演员,是横店影视城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在影视传播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受到过多的关注。从旅游体验的角度来说,在不同的旅游阶段,群众演员以隐蔽的方式建构着旅游者的体验,群众演员日益成为满足游客影视旅游体验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群众演员作为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他们的社会地位、生存环境和自我认同等问题都是令人关注的。本文以横
学位
“石阡说春”是一项以春官为主体,体现了传统农耕社会文化的民俗。立春时节,春官去往乡村农户家中派发春帖以恭贺新春和劝农行耕为主要目的,体现了传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现实需求。“石阡说春”作为一种石阡独有的民俗文化,其产生的客观条件与石阡的自然地理和农业生态资源有关,其产生的主观背景离不开石阡传统社会的农耕、信仰和习俗文化。传统的农业生产基础和百姓的农耕生活习惯形成了“石阡说春”民俗,
学位
贵州省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是我国优秀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形成与发展可以窥见紫云县的历史社会发展。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建筑类型学对紫云县传统民居的宅门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分析宅门类型与形制特征,希望找到紫云县宅门形制的“原型”,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文章内容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产生的背景,主要阐述了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
学位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为研究对象,在物质生产民俗框架下,从技术民俗角度出发,对特定区域中都匀毛尖茶的生产民俗进行阐述分析,并以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为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讨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设绪论,末置结语,正文五章。第一章以都匀毛尖茶的发展脉络为主旨,首先从文献记载和民间叙事两方面对都匀毛尖茶进行溯源,其次梳理其名称由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