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敦煌《灸经图》要旨的研习,及结合导师张侬教授应用其中古穴治疗脑外伤患者临床实践经验,将敦煌《灸经图》中的古穴配伍组方:天门、手心、足心、手阳明,通过观察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及形态学的变化,探讨针刺《灸经图》中的古穴对颅脑损伤促醒作用的机理,为《灸经图》中的古穴治疗外伤性颅脑损伤(TBI)脑昏迷促醒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敦煌古穴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纳洛酮注射液)。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改进后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动物应处于昏迷状态,针刺敦煌古穴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4小时开始针刺天门(Tianmen)、手心(shouxin,同PC8)、足心(zuxin,同KI1)、手阳明(shouyangming),每日1次,采用捻转补泻中的泻法,每穴操作1min,治疗时间为5天。药物治疗组每日于相同时间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注射液10mg?kg-1(按人与大鼠等效剂量折算),治疗时间为5天。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 TNF-α、IL-6的含量,并比较其变化。用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损伤周围脑组织细胞间质及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TNF-α、IL-6含量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经过治疗后针刺敦煌古穴组和药物治疗组中大鼠脑组织匀浆中TNF-α、IL-6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在光镜下观察,针刺敦煌古穴组和药物治疗组脑组织切片显示损伤周围脑组织细胞间质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的程度较模型组脑组织明显减轻。 结论:针刺敦煌古穴能显著降低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物质TNF-α、IL-6含量,即明显减轻SBI的主要表现之一脑水肿的程度,通过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程度而达到促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