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焦虑及其缓解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但在道德领域却出现了焦虑的状况。焦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状况,社会公众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焦虑这一情绪状态的影响。  中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道德领域也出现了道德焦虑的状况。如果这些道德焦虑在长时期内得不到缓解,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妨碍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埋下隐患。因此,了解中学生道德焦虑的表现、特点及成因,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首先,本文梳理和概括了国内外对于道德焦虑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本人见解。其次,对焦虑和道德焦虑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道德焦虑进行利弊分析,指出本文把道德焦虑作为对中学生的困扰来对待,主要分析道德焦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从道德认知焦虑、道德情感焦虑、道德意识焦虑、道德行为焦虑四个方面概括中学生道德焦虑的表现,总结中学生道德焦虑的特点。第四,分析得出中学生道德焦虑的成因包括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两个方面,外部成因包括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大众传媒广泛介入生活的影响,内部成因包括中学生不注重道德认知的积累、道德情感不稳定、道德意识不够坚定、缺乏道德实践四个方面。最后,结合中学生道德焦虑的表现、特点和成因,提出缓解中学生道德焦虑的对策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一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学生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二要全面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三要切实重视和改善家庭道德教育;四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监管;五要加强中学生的道德自律与个人修养。
其他文献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与小学、中学时期相比,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延续性、多变性、自主性。积极、适度的学习能够保证大学生对理
责任是和义务、职责相联系的对人的一定身份角色以“该做……”、“担当……”、“承担……”等语式来表达的规范和要求。责任感是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所构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