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秦岭地处华北地台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地之一。从地层和岩石上看,小秦岭地区具有典型的地壳双层模式,其基底是太古代太华群,盖层为沉积岩类和火山岩类。从构造格局上看,北缘的山前断裂、南缘的洛南断裂为小秦岭的划界断裂,中部巡马道断裂的两侧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金矿床。 陈耳金矿床位于巡马道断裂的北侧,为石英脉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金-黄铁矿-脉石英型和金-多金属硫化物-脉石英型。含金石英脉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主要赋存于片理化带与破碎带中。在脉体走向上,北西西向脉体品位高,矿体厚度大;在倾向上,南倾,倾角较缓处品位高、矿体厚度大。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韧性剪切带理论,解析了陈耳金矿区含金石英脉体的形成机理,划出了控制陈耳金矿床的韧-脆性剪切带,提出了矿床的构造控矿模式。通过对矿区的主矿脉Q507、各个中段微量元素变化图和不同构造带中金含量变化图分析,探讨了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运用矿区的构造控矿模式,结合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Q507矿脉和Q9503深部仍有找矿意义,运用“V”字型法则,作出了Q9503矿脉的露头型式,结合化学探矿成果图,预测了本矿区进一步找矿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