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超声软组织背散射信号频谱分析仪的设计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因具有传输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和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领域。特别是在检测技术中,因为超声检测无损无创、操作简单、分辨率强的特点,所以被普及在医学诊疗领域中。医学超声诊疗领域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对人体软组织传输特征的研究,和对超声参数的测量。软组织的病变或功能的改变,其超声特征参量也会发生相应地变化。因此,可以对软组织进行超声激励,并接收软组织背散射信号然后处理,通过对软组织背散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来反演组织的构成和变化,结合病理学、临床医学知识对软组织做出诊断和估计。超声软组织背散射信号携带的组织结构信息,可以为组织的健康状态的定征及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基于软组织超声传输机理,针对软组织变化过程的监控需求,设计便携式超声软组织背散射信号频谱分析仪,研究软组织在变化过程中的超声背散射信号的频谱特征。本设计是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采用NIOS软核作为系统的MCU,控制所设计的超声发射、接收电路,对激励信号以及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硬件底层模块将数据进行AD转换、缓存和FFT,最后利用TFT屏显示模块进行人机交互。在软件编程部分包括了基于FPGA的NIOS软核系统的搭建,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进行的底层IP核控制模块的编写,和控制脉冲发射模块的编写;以及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的嵌入式C的编写。在硬件电路设计部分包括了基于三极管的驱动放大电路的设计和推挽式放大电路的设计;基于MOS管的控制脉冲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基于对数放大器的回波接收处理电路的设计。通过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完成了对超声脉冲信号激励、接收、处理、显示和频谱分析的功能。便携式超声软组织背散射信号频谱分析仪的设计,有助于在日常中对肌肉组织进行及时监控,推进家庭医疗的进程,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也对软组织性能改变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支持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行人检测和跟踪技术快速发展,在固定监控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灵活性差、监控范围有限、成本高昂等问题。因此,通过无人机搭载监控设备采集图像,再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技术逐渐兴起。为完成无人机视角下对行人的检测和跟踪任务,以无人机航拍视频图像中的行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目标检测、多目标跟踪等感知算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算法,搭建了无人机视角下的行人检测和跟踪系统。本文的
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是第5代移动通信支持物联网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既能提供端到端服务,还能实现能效通信、迁移计算、迁移连接和高吞吐量。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通过将计算任务从智能设备迁移至边缘云服务器(edge cloud server,ECS)中处理,既能降低对设备的处理要求、成本和复杂度,也能降低处理时延,支持
云南地处偏远,25个少数民族长期聚居于重峦叠嶂之间,形成丰富的民族物质文化和营建智慧。作为少数民族典型建筑的云南土司衙署正是在云南这种复杂的山地环境中,自然发展起来的山地建筑院落组团,一方面汇集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同时兼具山地建筑和景观营造的特点。因其变化丰富的山地环境,在土司衙署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整体格局还是在院落内部景观的呈现上,都表现出其适应山地环境和与自然融合的营建智慧。本文从云南土司衙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高能耗设备,其能量效率极低,广泛应用于搬运、焊接、喷涂等场合中。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使得降低机器人的能耗成为提高控制精度之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工业机器人的能耗具有多源性、复杂性和动态性,预测其实时功率具有较大难度。目前,几乎所有降低机器人能耗方面的研究把加速度的平方和、扭矩的平方和、机械能等作为目标函数,然而这些函数并不能准确地代表机器人的真实功耗。由于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开放性不够好
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系统里最重要保护执行单元,承担了开断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电流、隔离故障的工作任务,与交流断路器相比,直流断路器开断的电流无自然过零点,故障电流上升快,开断难度也更大。目前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综合了机械式断路器通流损耗小和固态式直流断路器开端速度快的优点,兼具无电弧、易扩展电压等级的优势,在高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系统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但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组成结构复杂
海绵材料作为一种多孔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吸附过滤等领域广泛使用。常用的海绵由发泡聚氨酯树脂或者纤维素纤维制成,也有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的海绵材料。其中,纤维素纤维海绵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可再生的优点,且表面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如羟基、羧基等,这些基团使得纤维素纤维海绵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吸附材料。目前,工业上含油废气的排放问题亟待解决,城市中油烟气体的污染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极端变化常常引起极端灾害事件频发,由于这类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大的特征,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黄河上游甘青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及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域的过渡地带,是我国史前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黄河上游尖扎盆地和循化盆地的山洪泥流特征进行研究,并讨论了气候变化与灾害事件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深入理解该区域
宁夏地区长期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之一。明清时期宁夏地区大力发展屯田事业,农牧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生产规模与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包括低温、干旱、地震、水潦泥沙、土地盐渍化等灾害环境因素影响,形成宁夏地区特色农业类型。一方面,通过农业技术选择改造利用灾害环境,如引黄灌区的民众运用“澄浑撒清”方法,将灌溉渠道的泥沙用于作物培肥及改善土地盐渍化现象;另一
中国交通道路状况复杂,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国民保有量数据庞大,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上涨。统计数据表明在交通事故中行人、骑自行车者等弱势群体的伤亡情况比驾驶员更为严重,行人的死亡比例更是高达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27%。提升车辆的行人安全性能成为我国车企一大研究热点,当下,面向行人保护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是提升车辆行人安全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现有的结构优化设计流程立足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模型替代试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关注农村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发展重任,是我们解决城乡二元矛盾的突破口。而农村的发展关键是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由于其低效性逐渐面临瓦解,农村地区面临农业生产的全面改革,农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无论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各地的发展实践,农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在农业升级发展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