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出口区域渐进式限速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辆在高速公路的行驶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而要进入其它道路则主要是依靠出入口匝道来实现。根据国内外统计数据表明,高速公路超过30%的事故发生在出口匝道附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出口区域内,一般只在出口匝道鼻端设置限速标志,以对进入匝道的车辆进行限速,而在主线上只设置有出口预告标志,对准备减速驶离车辆的车速没有强制规定,这就导致了在出口区域内车辆间行驶速度差过大,严重影响交通行驶安全。因此,如何控制车辆从主线合理减速到出口匝道内,将对提升出口区域内的交通安全和行驶效率有重大意义。
  鉴于以上问题,论文提出了渐进式限速的控制方法,即在高速公路出口区域上游段,阶梯式设置逐级限速标志,以对外侧车道的车辆提前进行限速,使其能均匀、渐进地减小到出口匝道鼻端处规定的限速值,并稳定安全地进入出口匝道。论文通过对该限速方法的研究、仿真和验证,得到了不同交通组织环境下的最佳限速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论文具体分析了驾驶员在高速公路出口区域的驾驶行为,总结出该区域内的交通流特点,并以此分析了出口区域追尾事故高发的原因。同时通过对出口匝道类型的观测统计,确定了直接式出口匝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划分和界定。论文还重点研究了驾驶员的“认知-反应”过程,建立了限速标志前置距离和连续限速标志设置距离计算模型,为渐进式限速标志的布设提供了依据。
  然后,论文对仿真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行选取和验证,并互相组合确定了64种渐进式限速仿真方案。同时,基于VISSIM构建出渐进式限速仿真模型,并选取安全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行仿真优化,得到不同交通组织环境下的有效仿真结果。
  最后,论文选取了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TOPSIS决策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处理,绘制出各限速方案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分布图,对比分析后得到主线分别为单向双车道和单向三车道时,不同交通组织环境下的推荐限速方案。其中,二级限速方案和三级限速方案的限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优于现有限速方案,表明了目前高速公路出口区域限速方式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最终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推荐限速方案。
其他文献
沥青路面低温施工与修复技术是目前公路发展迈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友好型的重要举措。低温施工与修复的关键技术手段是乳化沥青的性能研究,乳化沥青分为阴离子乳化沥青与阳离子乳化沥青,目前的低温施工技术主要集中在阳离子乳化沥青,或者是阳离子乳化沥青与非离子复配方向上。阳离子乳化沥青虽然有较好的性能,但阴离子乳化沥青因其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不用调整PH,对碳酸盐矿料裹附性较好,本文通过选择制备阴离子乳化沥青,通过室内试验的微观分析、力学分析等研究了乳化沥青性能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新方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水泥基材料作为我国大型工程建设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工程材料,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承担并传递外部荷载。但水泥基材料缺乏优异的延性和抗裂性,进而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寿命,增强水泥基材料的韧性,提高其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疲劳性能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水泥基材料中掺入PVA纤维使其复合化,是提高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但PVA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均匀程度对其力学性能、抗裂性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为季冻性地区,为了降低冰雪对道路运输的影响,通常采用撒布除冰盐的方式进行除冰化雪,以确保道路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除冰盐的使用会对道路、环境、以及周边设施产生严重的破坏。
  本文采用市场上常用的氯化钠、氯化钙以及醋酸钠三种除冰盐作为侵蚀材料,同时用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以及橡胶改性沥青作为侵蚀对象,采用宏观和微观结合的实验手段,先后研究了三种盐在不同状态下融冰性能以及三种盐对沥青、集料以及和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1)三种除冰盐在不同状态以及不同温度下除冰化雪
水泥混凝土层加铺沥青混合料形成的复合路面在我国已广泛使用,不仅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更提高了道路的服务水平。目前对于复合路面的设计规程与施工规范并不成熟,在实际道路使用中仍会出现断裂、坑槽等病害问题,为寻找这些问题的来源,许多道路学者从复合路面粘结层、反射裂缝、层底应力与弯沉值等方向入手进行研究,对于复合路面刚柔结合面界面力学性能方向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和分析,对实际道路施工中易产生的影响、环境因素影响,以及路面结构自身因素影响下的复合路面界面力学性能变化和
当今各类工程建设中会用到大量混凝土。在一些严寒地区,由于温度较低混凝土表面会发生结冰现象,混凝土表面结冰会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导致混凝土表面结冰的直接原因是水与低温的混凝土表面直接接触,因此本文引入一种超疏水涂层,将涂层涂于混凝土表面后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和抗渗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防冰性和易除冰性。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廉价的方法制备出一种超疏水涂料,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将涂料喷涂于
沥青与集料间黏附作用是形成沥青混合料结构的重要因素,关系到混合料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人员多关注材料性质、水等因素对沥青与集料间黏附性能的影响,鲜有人对服役状态下沥青路面内部沥青-集料黏附变化情况开展研究。分析沥青与集料间黏附性能,提出新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沥青黏附机理的认识,有利于指导新材料的选用。本文对沥青-集料黏附性能进行了多尺度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
  在宏观尺度,进行了模拟动水压力作用下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能试验研究。基于集料形状区
云南田上大桥所属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是我国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主干道之一,各类地质活动(如板块挤压,新构造运动等)产生的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了该线路的运行养护。田上大桥桥基边坡不同于一般边坡,是高度达到200多米的岩质高边坡。由于该桥基边坡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内外因素(如工程地质、坡体岩性、岩体结构、节理结构面以及气象水文等)的影响,所以其变形和破坏的机理十分复杂,对它进行稳定性分析也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有必要运用一套相对完整的综合分析手段对田上大桥桥基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以云南田上大桥桥基边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高速公路建设给当地带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路线方案决策不当的原因,将会给沿线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高速公路路线方案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影响因素,结合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等,对路线建设的必要性、走向和规模做出判断,并采用科学的手段论证其优选结果的一项工作。因此,选取科学、合理的路线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交通运输部大力倡导的绿色品质公路建设新理念,从安全、技术、经济、社会、节能、环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资源能源紧缺与环境负荷增大的双重压力。在应对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高速公路领域实施绿色公路建设是必然趋势,公路的绿色施工及评价是建设绿色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起步较晚,加上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特点及要求不同,因此,如何根据各省份要求及区域特点开展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研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论文结合海南省实际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交通荷载与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原有路面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坏,极大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及服务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过加铺排水沥青路面层可以恢复其路面性能,改善雨天行驶的安全性。本文依托广西省科技厅《新型生态排水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通过室内试验和有限元仿真模拟,从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量化分析动载作用下水泥路面加铺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力学行为,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首先,基于南宁市近30年气候资料和交通调查数据以及旧水泥路面状况,分析广西南宁绕城高速公路环境特征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