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热点与焦点。本研究以乌海煤矿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排土场立地因子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找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运用聚类分析划分采煤迹地立地类型。对各立地类型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研究区环境因子,选取相关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立地类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立地类型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煤矿区排土场所筛选出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炭基地生态安全保障技术”(2017YFC05044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采煤迹地植被重建与保育技术研究”(2017YFC05044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热点与焦点。本研究以乌海煤矿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排土场立地因子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找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运用聚类分析划分采煤迹地立地类型。对各立地类型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研究区环境因子,选取相关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立地类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立地类型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煤矿区排土场所筛选出的主导因子为微地形、覆土厚度及土壤质地这三个立地因子;以此为基础,将23个典型样地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小区,4个立地类型亚组,10个立地类型。(2)通过对排土场不同立地类型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针对乌海矿区排土场整体考虑,排土场面积较大,平台立地类型较平坦,覆土厚度较薄,砾石含量较高为15.17%;边坡立地类型坡度在28~52°之间,坡度均偏大,覆土厚度以薄层居多,砾石含量以大于10%居多,覆土厚度过薄使地表裸露,砾石含量过高导致土壤保水保肥性下降,从而限制植物生长。坡度处于25~35°间的陡坡立地条件有4类立地类型,坡度处于35~45°间的急坡立地条件有2类立地类型,坡度处于45~55°间的险坡立地条件有3类立地类型。(3)乌海矿区排土场的整体立地类型质量较差,在通过对典型样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后得到的10种立地类型中的立地质量,可划分为4级:立地条件较好的综合得分>0.4,立地条件一般的综合得分0.4~0,立地条件较差的综合得分0~(-0.6),立地条件很差的综合得分<-0.6。
其他文献
畜禽粪便既是污染源又是有机肥源,由于实际利用率不足导致的粪便积压和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使用堆肥设备并结合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实现肥料化利用是处理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小规模养殖场和个体农牧户作为目标群体,旨在设计一种兼具通气、加热与翻堆功能且保温效果较好的小型畜禽粪便堆肥设备,以提高堆肥效率和发酵条件的可控性,从而解决传统堆肥方式存在的热量损耗大、腐熟速率慢等问题。通过对设备结构与控制系统的设
中草药来源广泛,对环境友好,且对木腐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大多数中草药的有效抗菌成分不耐候、易失活、抗流失性能差造成了防腐剂的浪费。试验设计构建了一种木材微环境响应型载体包载木材防腐剂,以初腐木材体内pH变化为靶点,实现了对木材褐腐菌-密粘褶菌的智能响应。试验以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粒子(HMON)为载体,包载木材防腐剂-纳米改性后的中草药连翘(连翘@Carbon quantum dots-连翘@C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立作为改善城市环境重要的手段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只有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使城市园林绿化最大限度地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作出贡献,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居民和过往游人进行休憩、社交、文化娱乐、锻炼身体及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受益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从宏观全局的角度
坡面侵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砒砂岩又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研究水力侵蚀对裸露砒砂岩坡面微地形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认识坡面微地形水力侵蚀的过程,还可以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本文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部暖水乡鲍家沟流域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裸露坡面为研究对象,使用RIGEL-400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径流小区监测与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分析坡面地形因子、细沟规模和形
河流作为生态环境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河流丰富的生态特征是其他环境难以替代的,但同时也是极其敏感、脆弱的。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道生态治理,并于2017年决定实施相关治理项目。按照该项目规划,结合包头市总规、控规和防洪规划等,提出具有地域针对性的水环境治理相关措施。为了改善二道沙河青山路到建设路段两岸滨河景观及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滨河景观案例,结合场
玉米秸秆是秸秆还田的主要资源,可提高耕地土壤肥力、改善土体结构。粉碎的玉米秸秆还田后更易快速腐熟转化,但是粉碎的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风蚀、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效果尚不明确,针对于风沙区耕地土壤风蚀严重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沙区大量的玉米秸秆冗余资源,亟待挖掘粉碎的玉米秸秆对耕地风蚀的抑制潜力。本文以库布齐沙漠北缘种植马铃薯的风沙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施加粉碎的玉米秸秆,探究粉碎的玉米秸秆还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属于卵菌纲,是一种半生物营养病原体,可导致马铃薯和许多相关植物的晚疫病。对于马铃薯,该病每年造成的损失和管理费用估计超过60亿美元,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有性生殖是疫霉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但目前对有性生殖的机理研究仍然不足。本研究以致病疫霉菌株P7723和HQK8-3为材料。检测了黑麦培养基(RA)、胡萝卜培养基(CA)、放置玻璃纸
为了研究近地表土壤风蚀中风沙流颗粒的空间动态变化规律,传统方法是将集沙仪置于风沙流中收集风蚀物,分析其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情况。但集沙仪直接置于风沙流中必然对风沙流场造成局部改变,同时集沙仪经长时间测试后,其集沙盒会积满沙尘颗粒,增加了拆卸清理的工序,既影响测试精准度,又降低测试效率。因此,本文将高精度CCD线性传感器用于风沙流颗粒的非接触测试,其主要原理是:线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CCD感光面上的同时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沟壑纵横,塬面割裂,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退耕还林建设的重点区。该区域大面积种植苹果经济林,苹果经济林作为一种农林耦合特殊生态系统,不仅提供农产品,还具有维持自然环境条件与效应的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将深入研究苹果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苹果经济林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并对苹果经济林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和质量评价。具体结果如下:(1)以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苹果经济林为研究对
吉兰泰盐湖北部地处乌兰布和、腾格里及亚玛雷克三大沙漠交界地带,该区域是中国最主要的沙尘暴策源地,风沙危害严重制约了盐湖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本文以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防护体系不同部位植被分布规律;调查了防护体系不同部位植被盖度及多样性;测定了防护体系不同部位不同风向下近地层风速、输沙状况,同时逐月监测防护体系不同部位输沙、降尘及地表蚀积状况;并采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