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中心对称稀土硼酸盐作为近紫外LED用红色荧光粉的潜在应用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以三价銪离子在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稀土多硼酸盐材料中的发光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扩展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开发为研究目的,开展了以下工作:1)利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多种无水稀土多硼酸盐,并探究了不同发光中心离子(如Eu3+、Tb3+、Tm3+或Dy3+等)掺入其中在的基本发光特性;2)通过不同发光中心离子的相互组合以获得近紫外激发的白色或颜色可调荧光粉;3)通过非发光离子掺杂调节基质局域结构,优化发光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得到Cd4Gd1-xEuxO(BO33(0≤x≤1)固溶体,并对该体系荧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本工作中,发光中心Eu3+f-f跃迁吸收较强且峰强高于CT跃迁,以及较高的热淬灭温度证明该材料为优异的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红色发光材料。2.设计并成功制备了(Cd1-yCay)4Gd0.3Eu0.7O(BO33(0≤y≤1.0)固溶体,在该工作中主张通过调控晶体局域结构从而改善发光中心Eu3+荧光性质。利用Rietveld结构精修证明了Eu3+在三个不同掺杂格位之间的占位无序性。在Cd2+晶体学格位掺杂不同金属离子(Ca2+,Zn2+,Sr2+)均可改善Eu3+发光性质,且离子半径相差越大,荧光强度提高幅度越显著。原位高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Cd2+晶体学格位掺杂不同金属离子(Ca2+,Zn2+,Sr2+)均可改善荧光粉对温度的敏感性,其中(Cd0.95Zn0.05)4Gd0.3Eu0.7O(BO33表现出极好的热稳定性。3.利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得到Tb3+,Eu3+,Tm3+共掺YGa3(BO34三基色近紫外激发白色荧光粉。在Tb3+,Eu3+双掺样品中利用Tb3+的特征吸收(350 nm)敏化Eu3+发光,证实Tb3+→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荧光颜色随Eu3+掺杂浓度增加变化如下:绿色→黄色→红色。最后通过Tb3+,Eu3+,Tm3+共掺得到了近紫外激发(365 nm)单一相白色发光材料。4.从工作3得到启发,通过Dy3+,Tm3+合掺YGa3(BO34基质得到近紫外激发单一相白色荧光粉,对比荧光粉在各自监测波长(573 nm,465 nm)得到的激发光谱证实Dy3+,Tm3+之间不存在能量传递。在365 nm激发下,材料荧光颜色随Tm3+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从黄光径直覆盖到蓝光,其中完全覆盖冷暖白光区。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在药敏试验或耐药基因检测的指导下选择精准的四联方案并联合辨证中药,给予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观察中西结合优化方案在治疗H.pylori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治疗H.p
双孢蘑菇(Agricus bisporus)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采后双孢菇生命活动极为旺盛,且水分含量高、菇体表面缺乏保护结构,因此不耐贮藏,所以,较多
频散是地震波传播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众多岩石物理实验数据、数值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都表明含流体介质或储层会造成地震波发生不同程度的频散和衰减现象。频散是一种较地
目的:建立HPLC测定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主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磷酸盐和亚磷酸盐的测定方法。探讨膦甲酸钠对大鼠的肝肾功能及相关生化病理指标的影响。评价膦甲酸钠和苦参素
随着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的实施,隧道、高铁、地铁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开展,为了对各种岩体开挖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挖设计和施工,就必须对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充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着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全球老龄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压力。我国早在20世纪末期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
煤中孔隙的研究对于煤层气的勘探至关重要,因为孔为吸附相甲烷提供了表面积,为游离气提供了体积。其中微纳米孔是主要的吸附孔,微孔机制为主要的吸附机制,尤其是超微孔(
Pickering乳液是一类由固体颗粒作为稳定剂所稳定的乳液。与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液相比,Pickering乳液具有如下优点:稳定剂用量更少、毒性更低、乳液稳定性更高,因而引起研究
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水力压裂技术逐渐成为开采工程技术中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通过微震事件定位准确表征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仍然存在挑战。这是因为检测到的事件有可能
铝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金属元素,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将锆元素加入铝合金中可以阻碍它的再结晶过程,从而提高铝合金机械性能性能。将锂元素加到铝锆合金中可以提高其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