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人观的伦理意蕴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XU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几千年来的中国哲学史,哲学家们讨论最多的就是天人观问题,可以说,中国的古代哲学是从天人观的讨论开始,并且围绕着天人观的讨论而发展、成熟的。儒家学派在天人观的演变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对于天人观问题亦有深入论述,天人观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论部分首先对天人观进行释义。简言之,天人观就是指人与世界的关系。随着近些年考古资料的问世,我们就会发现,荀子天人观的“天”与孔子、孟子等的“天”论思想一样,同样蕴含着自然之天、主宰之天和义理之天等诸种义项。荀子天人观既是对此前天人观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又别开生面,有着崭新的内容,成为荀子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荀子通过对“天”、“人”的诠释,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和“天生人成”等思想。荀子天人观反映了荀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涵养和超人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荀子自然之天的涵义和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荀子认为,自然之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间的治乱也与自然规律无关。荀子主张自然意义上的知天,并且记载了诸多作用于人事的技术发展。荀子所说的知天可以称之为一种智德。荀子的智德虽然具有相当深沉的人文价值,但是也阻碍了理论科学的发展。在承认自然规律和知天的基础上,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如果任由人的欲望恣意蔓延,社会必然会陷入混乱状态。荀子提出化性起伪说,认为人的善性都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荀子特别重视“心”的认知性在化性起伪过程中的作用。第二部分论述了荀子的主宰之天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荀子认为社会的治乱与自然之天没有关系,但与主宰之天有关。在论述天命对人事宰制的基础上,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人类主体所认知和把握的有内在规律性的“命”进入人类生命个体层面的时候,是不能为个体所完全认识的。荀子认为义辱是由自身的行为不端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而势辱并非完全取决于自我。荀子把心思主要放在主体内在心性的修养方面,发展出强调心性的重要思维路向。第三部分论述了荀子的义理之天与天生人成思想。荀子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的思想,又给予礼以系统的阐发。荀子认为人有辨有义,能够循礼守道,故最为天下贵。人们可以通过“学”接受和运用礼义,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荀子认为法先王与法后王并不对立。荀子提出“以德兼人”的王道思想,以王道排斥霸道,力图建设一个人文化成、大德日新的理想社会。结语对荀子天人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行了阐释,同时客观地论述了荀子天人观的不足与局限性。深入掌握荀子天人观,有助于我们全面透彻地理解荀子思想的整体,进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烟用水基胶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通用检测方法,采用10 m L水作为基质校正剂,静态顶空法进样,GC/MS法分析,内标法定量,建立了测定烟用水基胶中18种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气
对湖南省靖州县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检测结果与1979年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靖州县耕地中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增加,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减少
期刊
信念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问题,早在古希腊哲学家巴曼尼德的残篇中就出现了“信念”一词,自从柏拉图第一次明确地把信念作为认识论范畴提出来,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西方哲
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美学,是其以整个合理性为目标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交往行为,是指主体之间通过语言符号协调和相互作用,以语言为中介,通过主体间的对话活动达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科学划界(demarcation of science)问题一直都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科学哲学家不断地对科学划界问题进行着探究,划界问题是每一个科学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可以说
(2011年8月2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
中组部7月2日发出通知,对全国组织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出部署。通知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我们全面推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