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全面落实小康、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已然成为农村改革的关键。如何利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助推农民创收、增收,让农民切实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课题。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到十八大报告提到“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体现出“藏富于民”的发展理念。因此,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构成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近年来,这两类收入表现出增长缓慢,提升空间有限的态势。相比之下,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比微乎其微的财产性收入,却呈现出快速增长、对总收入贡献率不断增强的趋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本文以四川为研究对象,以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实现路径为研究目的,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及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城镇化进程,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四川历年农民收入的结构变化及财产性收入发展趋势,以及四川内部城市之间、与其他代表省份之间、与全国平均水平的财产性收入的对比,并选取四川省广安市和乐山市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现状,总结出四川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不理想的原因:财产性收入渠道来源狭窄、保障机制薄弱、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农民农村宅基地自由交易转让权利的实现机制不够健全、农业经营模式分散等。通过分析制约四川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原因,提出城镇化进程中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实现路径: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相关产权制度的建设;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市场和农村金融资本市场;大力推动四川城镇化助力农业产业化;维护四川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强化政府职能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稳定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金融市场扩大、农业经营产业化、土地流转加快等变化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以城镇化为契机,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研究农民财产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路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