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期以来,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而高炉炼铁作为钢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每一步的技术进步都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炉炼铁的目标是实现高炉冶炼过程的高产量和低能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高炉内部的冶炼状况尤其是作为冶炼产品的铁水质量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实时地监测。目前,常用来表征铁水质量的参数是铁水硅含量([Si])、磷含量([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而高炉炼铁作为钢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每一步的技术进步都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炉炼铁的目标是实现高炉冶炼过程的高产量和低能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高炉内部的冶炼状况尤其是作为冶炼产品的铁水质量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实时地监测。目前,常用来表征铁水质量的参数是铁水硅含量([Si])、磷含量([P])、硫含量([S])和铁水温度(MIT),其中硅含量和铁水温度是高炉现场操作工最为关心的两个铁水质量指标参数。然而,对高炉铁水质量参数的检测只能通过离线化验的方法,而这种方法通常要滞后2~3小时才能得到铁水质量的检测值。同时,高炉炼铁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其内部的冶炼环境极其复杂,常伴随着高温、高压以及固、液、汽多相共存的状态,因而难以建立铁水质量参数的机理模型。目前,针对铁水质量参数的控制常依赖于操作员的经验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铁水质量模型,对铁水质量进行控制与优化并实现其稳定顺行,必须借助于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建立高炉炼铁过程铁水质量的动态模型并对铁水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项目“大型高炉高性能运行控制方法及实现技术”(项目号:61290323)和“大型高炉高性能运行控制的实验验证平台构建及应用验证”(项目号:61290321),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2高炉的实际生产为研究背景,开展基于双线性子空间辨识的高炉多元铁水质量建模与非线性预测控制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首先,从高炉炼铁的整个工艺流程出发,针对炼铁过程中的变量众多、变量之间耦合相关导致铁水质量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考虑变量的可控性和可观性,利用机器学习中Filter-Wrapper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特征。根据Filter方法中的变量发散性或者相关性对各个特征进行评分,设定阈值或者特征选择阈值的个数,选择特征;再根据Wrapper方法中设定的目标函数,进行多次训练,每次选择若干特征,或者排除若干特征。将最终选择出的可控可测变量作为面向控制的铁水质量建模输入量,即冷风流量、压差、富氧流量、设定喷煤量。(2)其次,针对高炉炼铁过程机理模型难以建立以及现有的线性建模方法在铁水质量参数预测控制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性系统模型的子空间辨识铁水质量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在线性子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双线性子空间模型来补偿高炉炼铁过程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提高建模的精度;然后,采用斜投影技术和SVD矩阵分解技术进行状态矩阵重构,并利用最小二乘提取系统矩阵;最后,基于高炉炼铁过程的输入出输出数据,建立面向铁水质量控制的数据驱动双线性子空间模型。基于实际的高炉工业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常规的基于线性子空间辨识的铁水质量参数预测控制进行对比,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模型准确性、较好的设定值跟踪性能以及较强的干扰抑制能力。(3)最后,针对高炉炼铁过程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动态特性难以进行有效控制问题,在双线性子空间辨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高炉铁水质量递推双线性子空间在线预测控制。所提方法采用具有遗忘因子的递推双线性子空间辨识建立了用于铁水质量预测控制的数据驱动在线模型,与常规的线性子空间以及离线的双线性子空间建模不同,该方法通过构建扩展后的Hankel矩阵以方便求解用于构建数据驱动输入输出模型的子空间矩阵,而不显式地估计系统矩阵,可以有效地降低计算复杂度。将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应用于铁水质量的预测控制器设计,由于预测模型的子空间矩阵通过最新的过程数据在线更新,因而能够实现铁水质量参数的自适应预测控制。基于高炉实际数据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的递推双线性子空间在线预测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高炉炼铁过程的波动性,具有更稳定和可靠的控制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人脸识别、街景识别等方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其强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力,也受到了工业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例如,研究人员已开始尝试将深度学习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相结合,以实现对变电站仪表的自动化监测,替代人工完成重复、危险的运维工作。但深度学习也有其局限性,当图像数据充足时,神经网络可以自主学习图像特征,获得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然而,在实际工业
在实际电熔氧化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的结构与组成十分复杂,生产规模较大且复杂,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爆炸式的增长,并且生产过程中对其监控是极其困难。由于对物料电极的调控不准确,最终导致产品产量较低,质量较差等问题,甚至是重大故障灾害。针对电熔氧化镁的过程自动化程度极低,过程易发生故障难以监测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假设的故障检测方法来改善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
系统可靠性是可靠性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可靠性问题是系统性能保证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高可靠少失效”的特征使得传统基于大样本失效数据的统计研究方法不再适用于小样本情况。如何精确高效地在小样本情况下进行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是当前可靠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本文针对小样本情况下的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小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高炉炼铁由于其可大规模连续生产、劳动生产率高、产量大、对原料要求低、工艺相对简单而成为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炼铁方式,其冶炼得到的生铁的产量占全世界生铁产量的95%以上。由于高炉内部是一个固、液、气三相并存的高温和高压环境,其内部反应区的温度可达两千摄氏度以上,压强更是高达标准大气压的4倍,以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无法对高炉内部进行直接的检测。目前,高炉炼铁现场仍然采用
近年来,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物流作为服务业中的一类核心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特别是随着物流服务外包整体性和复杂性的提高,物流服务供应链备受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物流供应链整体性特征之一,协同机制对于供应链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成员的公平关切亦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研究考虑协同机制和公平关切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优化及其应用具备重
本文的研究是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6YFF0203301)和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委托项目(20200513)的资助下开展的。作为工业装备中的关键设备,离心泵的运行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有效预防离心泵故障对设备运行造成的损害及其诱发的灾难性后果,有必要开展离心泵典型故障诊断及预警方法研究。本课题以立式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基于立式离心泵常见的转子不平衡、转子
目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是一种以颌面部骨骼不对称为主要特点的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其临床表型多样。研究发现颅底与颅面部结构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多种颅颌面畸形会涉及到颅底,我们推测HFM的颅底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关于HFM畸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下颌骨等颅面骨骼,仅有少数几项关于HFM颅底形态的研究,且研究结论也不完全一致。本研究旨在通过三维CT
在实际电熔氧化镁生产中,生产工艺复杂,控制难度较大。由于在熔炼过程中炉料的连续熔化,熔池中存在许多形式的固态,气态和熔融状态。同时,氧化镁粉末在熔化时产生大量气体,很容易引起“喷炉”现象,这需要及时检测过程中的异常和故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图半监督代价敏感故障检测方法和基于二维邻域保持投影的异构数据协同建模故障诊断方法:(1)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大量数据样本的故障信息是未知的,对无标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关节中较易损伤的部位,根据其结构特点,创新性的将3-SPS/S并联机构应用到踝关节康复训练中,同时融合多种训练模式,开发出了一种三自由度并联式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在对踝关节康复机器人运动学、工作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并通过实验平台进行了验证。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调查并总结了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了少自
在工业铝电解槽中,铝电解原料Al2O3中含杂质Na2O,且随生产不断进行,Na2O与调节分子比加入的AlF3反应生成大量电解质(Na3AlF6)。过量电解质中氟化物对大气、水、土壤危害极大。传统的堆积或填埋方法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目前尚无系统处理电解质的工艺方法。铝工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法回收过量电解质。本论文采用硫酸-硫酸铝溶液浸出冰晶石方法对氟元素进行回收。实验考察浸出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