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株微生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指的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它包括原核类的放线菌,真核类的真菌等。微生物生产的抗生素在人类医药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放线菌和真菌物种丰富,易于培养,生长周期短,是发现活性显著、结构多样、骨架新颖的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内生真菌是指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组织和器官的细胞间隙或细胞内而不会引起宿主任何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真菌,地衣和苔藓作为一种特殊生境来源的低等植物,其内生真菌更有潜力产生结构类型新颖,作用靶点独特的天然产物;地衣放线菌和动物共生真菌作为一类研究较少的新型资源,在不断的被研究者关注。本文从湖泊土壤以及蚯蚓中共纯化获得12株真菌,部分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表现出细胞毒及抗菌活性,选取其中6株真菌作为系统分离菌株。对五株微生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前期的生物活性初筛及化学组分分析结果,选择了Penicillium sp.(No.0141a)、Streptomyces sp.(No.0630c)、Penicillium sp.(No.L-7-2)、Aspergillus tubingensi(No.SQ10)和Hypocrealixii(No.BQ3)五株微生物,进行放大发酵,乙酸乙酯提取。其中Streptomyces sp.(No.0630c)基于OSMAC策略,选择YMG培养基放大发酵。对五株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粗提物分别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中低压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共得到58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有13个。综合运用核磁共振、质谱、ECD计算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和立体构型。从地衣放线菌Streptomycessp.(No.0630c)的YMG产物中分离到了 9个化合物,包括3个蒽酮类化合物(1-3)和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9),其中1为新化合物,并根据结构特征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合理推测。细胞毒活性追踪结果表明,蒽酮类化合物1-3是该菌株表现细胞毒活性的主要原因。同时抑制细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4表现出明显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活性,化合物4还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E.coli的活性。从地衣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0141a)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 3个化合物,包括1个苯并聚酮类化合物(10)和1对新的聚酮类化合物(11-12),对其进行细胞毒性和抗真菌活性评价,遗憾的是均无检测到活性。从苔藓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L-7-2)的大米培养基中共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包括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3-23)、9个萜类化合物(24-32)、9个酮类化合物(33-41)和1个氧化甾体类化合物(42),其中包括7个新化合物(16,17,22-26)。细胞毒活性追踪结果表明,化合物14是该菌株表现细胞毒活性的主要原因,同时化合物18和42也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检测新化合物的抗真菌、抗炎活性,结果对野生型的白色念珠菌SC5314没有效果,通过检测化合物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NO生成抑制作用中,化合物17、22、23表现出中等强度的NO生成抑制作用。从蚯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No.SQ10)的大米培养物中共得到了11个酮类化合物(43-56),包括3个新化合物(43-45),并对化合物43-45,48,55-56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均无表现出明显活性。蚯蚓共生真菌Hypocrealixii(No.BQ3)目前已完成该菌株发酵工作,并且检测到该菌株粗提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对人的前列腺癌细胞PC3及肺腺癌细胞A549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7.2,6.7μg/mL,构建粗提物的可视化分子网络图谱,目前从中获得两个化合物(57-58)。本文对五株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发现了部分新的次级代谢产物,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们需要采用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进行进一步挖掘。
其他文献
由于传统聚合物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制造和回收过程中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可再生、可降解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与传统人造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植物纤维增强生物基聚合物复合材料材料凭借其绿色环保、可再生、可降解、低成本、轻质量以及高的比强度和高的比模量等优势,在航空航天、运动、汽车、包装和医疗等领域备受关注。但是,植物纤维表面上存在大量的羟基,表现出高的极性。同时,生物基聚合物中含有大量的
学位
目的探讨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术前进行三维重建,应用在肾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明确其临床指导价值,为肾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云南省第一人名医院收治的40例T1N0M0期肾癌并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并将其以是否接受混合现实技术指导分为混合现实(MR)组(实验组)20例和非混合现实组(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肾脏增强CT扫描,实验组术前基于其
目的:基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血培养或痰培养阳性结果,分别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变迁,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最佳方案、临床药物应用提供合理依据,加强对疾病的防控,改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NICU中血培养或痰培养阳性结果中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肺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单独及联合肌酐(creatinine,Crea)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早期预测价值,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大理某三甲医院收治的诊断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220例设为病例组,另选取200例
目的:本研究对32例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S临床特点;利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扩展AS基因突变谱,明确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潜在关系;利用免疫荧光实验进行AS突变基因的蛋白功能验证,为AS诊断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促进AS精准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目的:糖尿病能够引起大脑认知功能损伤已经被较多的研究证实,其涉及的病理过程复杂,主要包括小微血管病变、炎症反应增加、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葡萄糖氧化磷酸化过程异常及氧化应激增加等多种机制。其中,氧化应激导致的蛋白质氧化损伤增加可能导致神经元营养和物质转运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引起神经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蛋白酶体代谢途径是氧化损伤蛋白质降解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PA28是蛋白酶体功能调节因子,能够与20s蛋白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和外周血中Sema4D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初步探索Sema4D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收集87例(ALL 66例,AML 16例,复发5例)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初诊AL患儿、复发AL患儿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其中部分ALL患儿包括早期化疗后复查时所采集的标本),及28例非恶性疾病患儿外周血
目的分析儿童B-NHL-CD20(+)的临床特点及抗CD20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远期复发及安全性,探索治疗儿童CD20(+)NHL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血液/肿瘤科就诊的71例CD20(+)NHL患儿的临床资料。将71例患儿根据B-NHL-2009-8-1化疗方案要求将其分为R1、R2、R3、R4四个分
CsPbI3作为被研究最广泛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比较好的光电性能。容易制作、成本低、载流子迁移率高、带隙较小等是CsPbI3所具备的优点,这使它被应用在很多光电器件中,像太阳能电池的吸光层、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等等。半导体作为信息产业的“心脏”,影响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所以对于半导体材料—CsPbI3的研究就变得至关重要。但是CsPbI3存在不稳定性的问题,在室温情况下容易发生相变,转变成光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