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中国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并用中国人的智慧使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全球掀起的“汉语热”正在持续升温。秉承着“创新、合作、包容、共享”的宗旨,目前在140个国家已建立了 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各类学员达210万人,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架桥人”和世界认识中国、中国与各国深化友谊和合作的重要窗口。2005年天津师范大学和内罗毕大学共同承办了非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以“友谊、合作、发展、共赢”为建院理念,重视内涵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非洲孔子学院建设模式,把语言推广、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服务当地视为已任,被誉为“中肯教育交流史上的里程碑”。汉语推广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在这形势大好的局面下,更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为汉语推广事业巩固基石。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外国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是由于拼音具有易于接受、简单易学、书写便捷等优点,但是也容易造成对拼音的依赖症。又由于汉字的复杂性令不少学生产生畏惧感和排斥感,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进程。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入门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汉语书面语的载体是汉字,外国人只有学会了汉字,培养出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算是真正掌握汉语。故如何处理好拼音教学和汉字教学的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依据从2015年到2017年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实践经历,针对肯尼亚汉语初级学习者拼音和汉字的掌握情况,肯尼亚本土教师和中国教师不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后把结果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反思,进而对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拼音和汉字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些许建议,为汉语推广事业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