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相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52552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柴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它可以替代石化柴油直接用在柴油发动机上而无需对发动机做太多改动。随着石油的逐渐枯竭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生物柴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相比成本较高,因此如何降低生物柴油的成本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采用加入共溶剂法来提高反应速率并利用静态管式混合反应器的强混合作用和良好的传热性能,对快速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测定了醚类共溶剂异丙醚、1,4-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酮类溶剂丙酮和丁酮以及正己烷和丙酮的共沸物的促溶性能,发现四氢呋喃的促溶性最好,酮类溶剂中丁酮与四氢呋喃的促溶性能最接近,丙酮中加入正己烷后其促溶性能有所提高。由于丁酮价格低又具有较好的促溶性能,故本文研究用丁酮作共溶剂,KOH做催化剂,以甲醇和菜籽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采用三水平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并得到了预测生物柴油转换率的二次关联式。得到了生物柴油的最优工艺条件:醇油摩尔比为13.1:1,温度65℃,催化剂为油脂质量的0.67%,反应时间为6min,转化率为99.2%。其次研究了用大豆油、甲醇和一种支链醇作为原料来制备含有脂肪酸支链醇酯的生物柴油,其中支链醇为异丙醇、异丁醇和仲丁醇中的一种。特别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和异丙醇与甲醇物质的量之比等因素对产物中脂肪酸异丙酯(IPE)含量的影响。用异丙醇和甲醇混合制备生物柴油,异丙酯的GC含量可达50 %以上,但发现异丙酯的GC含量高于20%时,甘油不易分离。测定了脂肪酸异丙酯不同含量产物的黏度、冷凝点和冷滤点,发现其黏度比与纯甲酯的生物柴油略高,其冷凝点和冷滤点与之相比降低幅度可达5~8℃。再次用菜籽油毛油和甲醇为原料,KOH为催化剂在自制的管式静态混合反应器中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加入共溶剂四氢呋喃或者丁酮时,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加入共溶剂,可以明显提高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在以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KOH占油脂质量的1%的条件下,原料通过管式静态混合反应器一次的转化率,由未加共溶剂时的56%,提高到80%以上,最高转化率则由未加共溶剂的76.5%,提高到了94.1%。在管式静态混合反应器中适当减少共溶剂的用量,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变化不大。加入共溶剂,反应可以在6min~9min中达到90%以上的转化率。
其他文献
随着古滇国遗址考古进程的不断加快,独具云南原始文化、民族文化的滇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探索与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滇巫文化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路径。
本文依据史料记载及大量出土文物资料,论证了先秦时期以白族为主体建立的滇国之历史渊源、民族群体分布和文化类型特点,提出了滇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是族的观点。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有人说,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教学是对人的艺术,语文教育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的博大精深在于它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看书写字,它更应是贯穿学生全部生活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事物审美鉴赏
[目的]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MUTZ-1)在明雄黄和靛玉红(青黛提取物)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通路基因的变化,揭示青黄散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用于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骨折患者68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
<正>明之狂的篇幅已经占去太多,无论如何不能再"狂"施笔墨了。下面循历史时序,再略谈清朝的"狂"的问题。很不幸,我们在清朝的前期和中期已经很少看到士之能狂的踪迹了。一明
鼻炎是临床常见病,我们自1996~1999年,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5型进行辨证治疗,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择要介绍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描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概括归纳了杜甫的主要创作成就和经验,分析了目前各种媒体语言文字
结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如何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