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分别对同源和异源精子激发淇河鲫雌核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7种同工酶(LDH、MDH、ME、EST、SOD、POD和α-AMY)的表达情况、异源精子激发淇河鲫雌核发育子代(异育淇鲫)与其父母本6种组织(心脏、肝脏、肾脏、晶状体、脑和肌肉)的7种同工酶及血清蛋白和肌肉蛋白电泳图谱、淇河鲫与银鲫D系和野鲫三种鱼6种组织的7种同工酶及血清蛋白和肌肉蛋白电泳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同源和异源精子激发淇河鲫雌核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7种同工酶的表达情况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源和异源精子激发的胚胎发育过程中LDH、MDH、SOD和POD同工酶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后者的LDH、MDH、SOD和POD同工酶种类明显多于前者,本文认为是“异精生物学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淇河鲫雌核发育存在异精效应。另外,异源比同源精子激发淇河鲫雌核发育胚胎孵化时间短,异源精子激发淇河鲫雌核发育子代较同源精子激发淇河鲫雌核发育子代生长快,也证实了异精效应的存在。
对异精激发淇河鲫雌核发育子代(异育淇鲫)及其母本(淇河鲫)和父本(兴国红鲤)的同工酶、血清蛋白和肌肉蛋白的电泳图谱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异源子代的血清蛋白、肌肉蛋白和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与母本淇河鲫相同而与父本兴国红鲤显著不同,推测异源精子的作用可能是在DNA水平上对后代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没有表现在成体同工酶和蛋白质的表达上,但并不代表异精效应不存在。
通过对淇河鲫、银鲫D系和野鲫三种鲫鱼品种不同组织同工酶、血清蛋白和肌肉蛋白的电泳图谱的比较研究表明,淇河鲫和银鲫D系2种鱼都包括有野鲫的基本谱带,淇河鲫和银鲫D系的同工酶、血清蛋白和肌肉蛋白的谱带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有少许差异。本文认为淇河鲫和银鲫的亲缘关系较近,淇河鲫和银鲫都起源于野鲫,同工酶、血清蛋白和肌肉蛋白的谱带微小差异,很可能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绝,适应环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