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一部分,既可以有效避免监管,还有利于增加银行收入,提高银行业绩。同样,其作为金融衍生产品,因为灵活性高,能够快速筹集资金,充分挖掘投资标的的流动性,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金融工具。国外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较为成熟。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自2004年开始形成,到2011年经历了8年发展。8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许多有意思的特征。本文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1)以时间为主轴线,利用数据列表和趋势图分析了我国当前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总结出2004至2007四年里理财产品市场以起步发展为主,2008至2011四年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并逐渐走向垄断竞争阶段,大型银行占据着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份额,中小型银行仅有发行银行数量优势。在投资品种上主要以债券、利率等为主;在投资币种上,以人民币为主,但随着我国贸易的多元化发展,选择的币种越来越丰富。(2)通过以委托期限、保本比例以及预期收益率下限等指标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具备委托期限短的特征。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主要发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更多,说明大型银行将更多的风险转嫁给客户承担,中小型银行为了吸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在保本比例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各类商业银行在预期收益率下限方面具有乐观预测倾向。另外,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还存在季节性效应,在6月、10月分别受业内考核和旅游季节影响,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要少于前一个月份。(3)以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为研究对象,我们利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检测发现,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下限、发行银行、投资组合、委托期限、通货膨胀率成正比,也就是说预期收益率下限能够较好的反映实际收益率;发行银行规模越大,实力越强,那么对应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越高;理财产品委托期限越长,投资标的为组合,那么对应的收益率也越高;尽管通胀率与实际收益率成正比,但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并不一定高于通胀率。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与保本比例成反比,保本比例越高,产品风险越小,投资收益越低。针对商业银行存在利用非保本型的产品设计方式转嫁风险给客户的行为;大型银行因为特殊的优势,处于理财产品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而中小银行为了吸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不得不对客户承诺更多,承担更多风险等。我们分别从监管者、银行业、客户三个不同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更好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