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化疗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第1章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预后及化疗在其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索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评价化疗在其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1975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在我科接受首治的舌癌患者共1263例,从中筛选此前有鼻咽癌放疗史者共5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53例中40例死亡,接受治疗的51例患者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64%、35.69%;舌癌发生在舌尖、侧缘、舌腹和舌背分别为0、26(49.06%)、8(15.09%)和19(35.85%);舌癌临床和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例(11.32%)、3例(5.66%);第二原发舌癌治疗后18例复发(33.96%),单因素分析提示原发灶大小、临床TNM分期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与病理综合分期、两癌发生的时间间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单纯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0%,手术、诱导化疗后手术或诱导化疗后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6%、45.45%、42.86%,后三者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有自身的特点;临床和病理综合分期以及两癌发生的时间间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单纯化疗疗效差,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对晚期无手术机会的第二原发舌癌患者可能有益;对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进行早期诊断、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第二部分.Iressa治疗舌鳞癌的实验研究
第1章Iressa对舌鳞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EGFR靶向治疗药物Iressa单用或与顺铂联用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初步探讨Iressa在头颈鳞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以中国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MTT的方法探讨Iressa单用或与顺铂联用对其抑制作用的效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的方法研究Iressa是否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和凋亡;同时对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进行EGFR外显子18~21基因测序。
结果:Iressa单药对舌鳞癌细胞株Tscca、Tca8113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ressa抑制Tscca和Tca8113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8.03μmol/l和29.98μmol/l;Iressa与顺铂联用加强了对舌鳞癌细胞株Tscca、Tca8113的增殖抑制,而且当Iressa提前24h或48h使用时,这种协同作用更加明显。流式细胞仪进行的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低浓度Iressa(18.2μmol/l和36.4μmol/l)可使舌鳞癌细胞Tscca和Tca8113阻滞在G0/G1期,而且G0/G1期细胞百分比随着作用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G2/M期细胞的比例不断下降;不论Iressa浓度高低S期细胞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实验显示高浓度Iressa可诱导舌鳞癌细胞株Tscca和Tca8113的凋亡,同时,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诱导凋亡的比例增加。基因测序发现Tscca和Tca8113的EGFR外显子20存在同一位点的同一突变,即2361G-A,Q787Q,该突变为无义突变,未见EGFR外显子18~21的活化突变。
结论:Iressa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当其与顺铂联用可协同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顺序依赖性,即Iressa先于顺铂使用时获得更好的抑制作用;上述增殖抑制作用是通过下列途径实现的:Iressa在低浓度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在高浓度时则诱导舌鳞癌细胞的凋亡;本实验发现中国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的EGFR外显子20存在同一位点的同一突变,即2361G-A,Q787Q,该突变为无义突变,其是否具有种族特异性、是否与舌鳞癌的发生相关以及是否与Iressa治疗的敏感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