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生产过程中,土壤耕作和秸秆覆盖还田是比较重要的农艺措施。不同的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都会一定程度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以及小麦的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以秸秆还田、少耕和免耕为具体措施的保护性耕作制度能解决我国土壤侵蚀、水资源短缺及干旱加剧等问题,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为了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的生长发育对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的响应,本试验利用扬州大学稻麦两熟的连续耕作定位试验平台,在2017和2018年两个年度,以扬麦22号为供试品种,通过设置了连续免耕秸秆覆盖还田(连免覆,NTS)、麦免稻耕(轮耕2,RT2)、麦耕稻免(轮耕1,RT1)、翻耕秸秆全量还田(CTS)、少耕秸秆半量还田(MTS)和翻耕无秸秆还田(耕无,CT)六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了土壤的肥力特征,总结了小麦吸肥特性以及生长规律,为有效开展免耕、合理轮耕和翻耕以及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容重易受到耕作方式的影响,其中免耕处理下的土壤较紧实,且不同耕层的容重较大,在0-20cm 土层的容重达到了 1.38g/cm3,翻耕及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松紧度。轮耕、少耕及秸秆还田各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而免耕的有机质含量主要富集于土壤上层,在稻后和麦后两年平均比秸秆不还田增加28.12%和11.77%,翻耕及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耕层全氮含量,麦后土壤下层秸秆全量还田比秸秆不还田高8.76%。免耕不利于中下层碱解氮的积累,翻耕条件下适量的秸秆还田能提高碱解氮的含量。适当的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麦后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秸秆全量还田在麦后土壤上层两年平均比秸秆不还田高27.60%、23.69%,两个轮耕处理的速效磷钾含量相差不大。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积累,除了 Cd之外,免耕下的重金属含量并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2、小麦生育前期,秸秆还田各处理的小麦株高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免耕处理在拔节期之后的株高较低。麦季免耕的上三叶叶面积略低于麦季翻耕,秸秆全量还田的上三叶叶面积最大。花后20天,免耕、轮耕、少耕及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叶绿素含量,减缓叶绿素含量下降,麦季免耕的下降值小于麦季翻耕。免耕在小麦后期能提高累积干物重,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后期氮素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且有利于促进小麦植株的累积吸钾量增加,但免耕处理后期对磷素的吸收影响效果不明显,秸秆全量还田的含钾率在小麦生育期内大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了小麦植株的累积吸钾量。3、2017年翻耕秸秆全量还田与少耕半量还田处理下的千粒重显著低于麦季翻耕处理,翻耕秸秆全量还田的小麦实际产量比秸秆不还田高8.60%,2018年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和麦季翻耕处理的每亩穗数较高,免耕处理粒数的增加使得产量提高,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免耕的小麦实际产量提高了7.90%,一季免耕的小麦实产均高于连续免耕处理。两年实际产量各以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和麦季免耕最大,分别比秸秆不还田高8.60%、8.57%。
其他文献
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频繁和日益发展 ,如何开放两个市场 ,利用两种资源 ,作为交易的媒介———银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当今经济全
<正>一、教材分析《狐假虎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中的教学内容,故事的内容是老虎逮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撒了谎,于是老虎就被蒙住了,按照狐狸的话跟它走。此时,森林
<正> 一、前言地壳内含量很少或不易富集的元素共有六十多种,占全部元素(101种)的十分之六以上。在二十世纪以前和初期,这些元素大部未被工业所利用。近十数年来,尤其在第二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涉及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准确定位,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职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试从高职专业建设的内涵入手,分析新
1病案报道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双眼夜间视物不清多年,于2015年11月27日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否认家族病史及父母近亲婚史,否认既往病史及全身病史。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
<正> 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与劳动占用或劳动消耗的比较。经济效益的好坏标志着企业经营水平的优劣,而经营水平的高低则反映着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
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在湖南省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遥感监测成果在土地变更调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逐步取消监测分区、缩短遥感监测周期、制定不
通过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的《无讼》篇中描述,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的就是对诉讼的厌弃,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价值取向之一的息讼、无讼的追求。为什么中国会有着如此浓
苏南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南部,该区块主要为大位移定向井的井组。该区块井为二开井身结构,套管采用ф88.9 mm油管完井,固井采用一次上返工艺。针对小套管固井施工难点,对该区
运用TDDB理论,研究分析了G aA s MM IC的M IM氮化硅电容的导电特性和击穿特性,设计制作了三种对比分析的G aA s MM IC的M IM氮化硅电容结构,通过不同斜率的斜坡电压对氮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