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基因的扩增水平及宫颈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6,CDC6)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0依赖性转录因子1(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10 dependent transcript 1,CDT1)的表达,分析hTERC基因扩增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和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三种蛋白与宫颈病变程度和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新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搜集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04例,其中正常20例、CINⅠ23例、CINⅡ14例、CINⅢ26例、宫颈癌21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水平;搜集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宫颈石蜡组织标本122例,其中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Ⅰ20例、宫颈CINⅡ-Ⅲ42例、宫颈癌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CM2、CDC6及CDT1蛋白的表达。 结果: 1.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扩增的正常阈值为5.91%,各组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组0.00%(0/20)、CINⅠ组15.00%(3/20)、CINⅡ组50.00%(7/14)、CINⅢ组76.92%(20/26)、宫颈癌组100%(21/21),即正常组为阴性扩增,其余各组均为阳性扩增,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6,P<0.001) 2.在104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阳性者67例,其中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为65.67%(44/67),HPV阴性者37例,其中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为18.92%(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P<0.01);hTERC基因的扩增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592)。 3.MCM2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核,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宫颈正常组5.00%(1/20)、CINⅠ组45.00%(9/20)、CINⅡ-Ⅲ组76.19%(32/42)、宫颈癌组100%(40/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0,P<0.001)。 4.在122例宫颈石蜡标本中,HPV感染阳性者83例,其中MCM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1.93%(68/83),HPV感染阴性者39例,其中MCM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5.89%(14/3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1,P<0.001);MCM2蛋白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918)。 5.CDC6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核及胞浆,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宫颈正常组5.00%(1/20)、CINⅠ组35.00%(7/20)、CINⅡ-Ⅲ组71.43%(30/42)、宫颈癌组87.50%(35/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7,P<0.005)。 6.在122例宫颈石蜡标本中,HPV感染阳性者83例,其中CDC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45%(51/83),HPV感染阴性者39例,其中CDC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3.59%(17/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3,P<0.005);CDC6蛋白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967)。 7.统计分析显示:MCM2与CDC6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1)。 8.CDT1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核及胞浆中,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宫颈正常组55.00%(11/20)、CINⅠ组10.00%(2/20)、CINⅡ-Ⅲ组11.91%(5/42)、宫颈癌组2.50%(1/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5);CDT1蛋白的表达与HPV感染无相关性。 结论: 1.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HPV检测的基础上联合FISH法检测hTERC基因有可能作为宫颈病变新的筛查方式并应用于临床。 2.在宫颈组织中,MCM2与CDC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且两者呈相互协同作用,二者联合HPV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宫颈病变筛查方式。 3.CDT1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推测可能存在某种机制导致了CDT1在病变鳞状细胞中的表达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