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环境问题在某些地区已达到了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步。这一危机使人类意识到,环境已成为相当稀缺的资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才是全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生态环境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经济社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主要受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模、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政策等因素影响。随着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模不断提高和扩大,微观的环境污染治理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局限,人们便把目光转向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上。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决定着经济体系中资源消耗的方式和环境污染的水平和类型。因此,产业结构是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产业结构的模式选择对环境会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依据产业结构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结合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产业结构演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依据研究思路,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从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入手,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下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第2章:对本文所研究的环境质量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全文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第3章:在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产业结构是联系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通过产业结构这一纽带来实现的,而这一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和“控制体”的角色来完成。第4章:结合案例,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角度,对河南省的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三次产业从业人口的绝对数量变化和各自所占比例变化进行分析,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第5章从环境压力、环境生态条件、经济状况对环境的影响出发,选取相应影响因子作为指标,并以1987~2006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的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表明,河南省环境质量在20年的时间里是逐渐缓慢改善的。第6章依据第5章的结论,结合20年来三次产业增长值,建立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质量随一产和三产增长的变化幅度较明显,而随二产的变化幅度则较小;(2)在长期变动过程中,三次产业的增长值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短期效果则相对来说不太显著。同时,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产业结构档次、将产业发展引向高技术化、构建节约型工业结构等改善环境的建议。第7章对全文的研究分析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总之,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河南省这一地区层面出发,以演变的视角,通过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环境效应,来探讨产业结构演变与环境质量变化间的关系,以期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相应的建议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