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及物构式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一直是各种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是一种三位论元结构,即一个动词后面带有两个名词短语。双及物构式具有NP V NP1 NP2的句法结构。语义特征为施事论元通过某行为使客体转移给接受者。根据构式语法,双及物构式具有自己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在语法中享有独立的地位。双及物形式联系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意义。由于双及物构式这一形式和相互有联系但不同的意义配对,该构式可以被看作构式多义现象。双及物构式涉及六种意义,分别为成功转移(actua] successful transfer),义务转移(obligation of transfer),意图转移(intention of transfer),能力转移(enablement of transfer),将来转移(future transfer)和否定转移(negation of transfer)。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想,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意义的发展演变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范畴化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的心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总的说来,范畴化理论有两个代表性理论-经典范畴化理论和原型范畴化理论。这两种范畴观有着本质的不同。维特根斯坦通过对“游戏”这一范畴的分析,提出了“家族相似性”原理。这一原理是对经典范畴理论的突破。从原型范畴化理论和家族相似性原则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双及物构式看作是个原型范畴,其表达的实际成功的转移(actual successful)作为原型。双及物构式说表达的其他五个意义都是从原型意义得到扩展,并通过家族相似性与之联系。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下的家族相似性原理为理论框架,探讨双及物构式的多义网络。双及物构式的中心意义是该构式范畴中的最佳范例,是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成员。双及物构式的原型表达有其语义特征,该构式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和原型成员的语义特征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原型成员在构式范畴中起者认知参照点的作用,帮助辨别该构式范畴中的其它成员。通过对双及物构式作为构式范畴的分析,本文提出在构式语法和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教学双及物结构的方法。为了把作者提出的教学方法付诸实践,并检验其实际效果,作者在普通高中进行了对比教学实验。实验持续三个月,受试班采用构式语法和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双及物结构的教学方法,控制班采用原有的语法教学。最后进行测试。对通过测试所收集的数据作者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表明控制班和实验班在实验后的成绩有显著差异。说明在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双及物构式的理解和使用。本文是关于相关认知理论如何应用于理解和教学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尝试性研究。旨在提高英语语法教学上本文能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