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区域灾害—社会经济活动耦合关系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UEEN_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全球变暖,水土流失及海啸等。而环境恶化间接造成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同时,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生态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诚然,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协调生态-灾害-经济向良好状态发展,创建生态文明、减灾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在总结梳理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生态环境-区域灾害-社会经济活动耦合关系影响因素并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运用投影寻踪—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降维,最终确立28项评价指标;其次,借鉴综合效益函数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最后,引入全国31省(市)十二五期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计算出各省市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并结合Arcgis软件中的点位重合法对各区域重叠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十二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区域灾害及社会经济活动整体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稳定发展状态,为中级耦合协调,三系统之间的发展密切关联;2)就整体发展状况而言,全国濒临失调省份数量明显减少,总体发展得到一定改善,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发展较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发展相对薄弱。个别省份发展趋势出现回落是由于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3)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省份的耦合水平由最初的濒临失调状态,不断优化到勉强耦合协调或初级耦合协调,与环保力度的加大密不可分。同时,湖南、广西、广东等省份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是由于这些省份的人口流动变化幅度较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建议如下:1)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需在立足区域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安排;2)全面理解生态环境、区域灾害和社会经济活动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既有建设成果;3)理性对待发展“资源换经济”模式,地区资源型企业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本研究可为解决现有区域间生态-灾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以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主人公朱朝阳为例,探讨导致他心理产生问题的诸多因素,如缺失的父爱、窒息的母爱、糟糕的同伴关系、反社会倾向等,提出将父母离异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文采用利他行为倾向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广东省某寄宿制学校的114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
本文研究的是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培育及其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财务战略选择的问题。强调企业应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和归宿,选择相应的财务战略。 核心竞争力发展阶段的更替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流量状况和趋势。本文由此出发,通过演绎法和归纳法,从逻辑上得出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的一些结论。即在基本能力阶段,投资上以内含发展型投资战略为主,筹资上采用自有资金和成本非付现部分
期刊
业绩评价对企业的经营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小企业也有着许多不同
期刊
本文对中小企业ERP系统的选型进行了研究。文章介绍了中小企业的界定、ERP的概念、ERP的核心思想、国内外ERP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小企业ERP选型的简要分析。设计了一套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