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港口建设持续发展,浙江沿海业已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浙北、温台为两翼的港口基本格局。但深水岸线地域分布极不均衡,温台沿海深水泊位明显不足,若在大型海湾采用疏浚等工程手段建深水泊位,实现“浅水深用”,则会带来疏浚槽的回淤问题。因此,分析并科学地预测疏浚槽回淤量,是大型海湾建港开发“浅水深用”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乐清湾水文测验数据为基础,运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数值模拟了港区及附近海域疏浚前后的流场变化。分析了疏浚槽海域6个子区域5个月内的冲淤过程,结果表明,疏浚槽上下两区各月冲刷和淤积交替,冲刷量明显大于淤积厚度,分别冲深了0.35m和0.25m;疏浚槽右区持续淤积,总淤积厚度为0.3m;疏浚槽左区每月冲刷和淤积作用交替,总淤积厚度为0.2m;主槽内两区月淤积厚度小于0.25m,总淤积厚度0.8m,坡脚处冲刷深度达0.5m,少数区域处于不冲不淤状态。分别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灰色理论对乐清湾港区疏浚槽回淤进行预测,能较好的反映回淤趋势,但是没有考虑回淤波动的不确定性。根据疏浚槽回淤序列具有波动性增长的特点,论文提出了时序分析—马氏链预测模型,使其既能满足趋势性预测又考虑到回淤波动的不确定性。乐清湾疏浚槽回淤的后报表明:与单一时间序列分析法相比,时序分析—马氏链与能显著提高预测精度,且较之灰色理论其预测更符合实测数据。根据本文提出的时序分析—马氏链模型,预测了乐清湾港区疏浚槽的回淤,结果表明:10个月后,外围上下两区分别冲深1.57m和0.58m;外围左右两区分别淤积0.38m和0.67m;疏浚槽主槽淤积深度为0.97m。可作为乐清湾港区疏浚工程理论依据,为温台沿海大型海湾建港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