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发性皮肤癣菌病病原菌鉴定与致病因素分析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进行致病菌种鉴定及临床分析,观察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与体(股)癣患者致病菌种分布有无区别,探讨引起泛发性皮肤癣菌病的可能致病因素。方法:1、搜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并临床诊断为体(股)癣(对照组)及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实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及ITS4扩增核糖体基因,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最终对比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致病菌种分布的差异性。2、搜集体(股)癣患者及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泛发性皮肤癣菌病的可能致病因素。结果:1、在37例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中,年龄分布于3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39.86?3.37岁,平均病程584.92?132.52天,男女比例为1∶0.54,40岁以上患者占51.4%,城镇农村比为1∶1.18;在35例体(股)癣患者中,年龄分布于2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31.20?3.01岁,平均病程67.37?14.54天,男女比例为1∶1.19,40岁以上患者占31.4%,城镇农村比为1∶0.75。2、所有实验组患者不同皮损处致病菌种均一致。实验组共鉴定出四种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25例,须癣毛癣菌9例,石膏样小孢子菌2例,断发毛癣菌1例。对照组共鉴定出三种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27例,须癣毛癣菌7例,石膏样小孢子菌1例。3、对实验组患者做临床分析得出:32例患者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外用29例,口服1例,口服加外用1例,吸入加外用1例);8例患者长期亲密接触动物;7例糖尿病患者;3例高血压患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例哮喘患者;1例肿瘤化疗后患者。对照组患者临床分析:5例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5例接触动物,3例糖尿病患者。结论:1、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不同部位皮损致病菌种均一致;2、泛发性皮肤癣菌病致病菌种和普通体(股)癣患者致病菌种无差异性,不是特定种类的皮肤癣菌感染才导致泛发性皮肤癣菌病的发生。3、泛发性皮肤癣菌病患者和体(股)癣患者在年龄、病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基础疾病等方面有差异。这些因素可能为泛发性皮肤癣菌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其他文献
机械故障诊断对于设备的安全、连续运行和预知维修至关重要.作为故障诊断成功的关键,文章阐述了诊断中的诊断知识及其结构,介绍了专家的概念知识、方法知识和面向诊断对象知
研究了运用复阻尼理论时应遵循的对偶原则,针对激励力无法用解析表达式写出的多自由度复阻尼振动系统,提出了按三角插值法和常数项法配置对偶项的方法,分析了含复阻尼振动系
本文以大同煤矿集团恒宝源煤业有限公司一采区8105工作面4~#煤层在综合机械化开采下地表沉陷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拟实验数据分析与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来压步距
目的:对孤独症患儿采用头穴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62例研究对象均为医院接收的孤独症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
采用激光全息(TV-holography)振动测试技术测量和分析了CD光盘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以及模态分布情况.采用非接触声激励和非接触式激光全息摄像精确地测量出了CD光盘从零节圆
目的:针对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为防止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期间收治并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溶栓治疗的主动脉夹层
<正>近年来,北票国税局机关党委凭借一股拼劲和干劲,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两学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