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伦·科普兰是二十世纪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C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科普兰在他创作生涯的成熟期完成的唯一一部较为完善、并且能够反映出作曲家创作特点的管乐协奏曲作品。全曲的三个部分分别展示出了不同的音乐情绪,那时而轻快灵动,时而轻松悠闲,时而快速紧张的旋律,使得这首作品音乐优美、婉转而又不失雄伟的气势。其中华彩部分含有不少炫技成分,而且由于融入的爵士因素,使得整首乐曲充满了“美国式”风格。无论是从创作角度还是从演奏角度看,它都能称作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佳作。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的音乐本体的分析和演绎探析后认为,在演奏科普兰的这首作品时除了应保持一气呵成的气势,使得乐曲引人入胜外,演奏者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慢速的第一乐章中,科普兰将他标志性的“拱形旋律”运用在连续连线的长乐句中,对演奏者的气息以及口部的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演奏时应充分考虑气息的平稳和均匀,以使得口部的控制自如。第二,由于第二乐章速度较快,对演奏者而言,那些复杂多变的节奏、频繁出现的高音、较难的手指技术、结尾的滑音以及对演奏耐力的要求等均构成演奏的难题,演奏者应对这些难点着重进行练习,应根据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演绎。第三,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与弦乐间的旋律对位,当单簧管旋律在演奏副旋律时,不可压过弦乐的主旋律演奏。第四,作曲家在华彩中将炫技性的旋律与拉格泰姆切分节奏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带有摇摆感的旋律,在演奏时应尽量表现出拉格泰姆节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充分表现技术,不宜因追求速度而忽略对拉格泰姆切分节奏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