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网格结构动力损伤识别试验与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跨网格结构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服役期间通常处于复杂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及时发现内部损伤并确保其使用安全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目前大部分方法都将振型作为损伤识别的输入参数。考虑到应变和加速度数据是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测试数据,本文将应变模态作为损伤识别的输入参数,结合试验研究,提出了基于不完备应变模态的大跨网格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同时将加速度数据作为损伤识别的输入参数,提出了基于频响函数谱能量的大跨网格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大跨网格结构损伤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损伤对结构整体刚度和自振频率影响很小,损伤杆件的应变和应变能变化比较明显,某些未损伤杆件的应变和应交能也有明显变化:   2.采用平稳过滤白噪声模拟环境激励,对大跨网格结构进行激振,提取杆件的应变响应。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和时域峰值序列法(PAS),在应交响应互相关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应变模态的参数辨识,参数辨识结果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3.将摄动理论和应变模态理论结合起来,对应变模态摄动矩阵进行灵敏度分析,从而提出大跨网格结构应变模态测试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大幅减小了测点数量:   4.在应变模态测点优化布置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不完备应变模态的大跨网格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损伤杆件,并估算杆件损伤量,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污染能力;   5.将加速度时程数据作为损伤识别的输入数据,在加速度谱能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能量分布曲率提出基于频响函数谱能量的大跨网格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确定损伤杆件所在的大致区域,对于某些杆件的损伤可能出现干扰现象,本文称这种干扰现象为“对称效应”: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在摄动理论和应变模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跨网格结构应变模态测试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大幅减小了测点数量;   2.在应变模态不完备的测试情况下,提出了基于不完备应变模态的大跨网格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3.在加速度谱能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频响函数谱能量的大跨网格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我国的基坑支护设计是近30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的过程,尽管积累了许多成功
密肋复合墙体作为一种新型墙体近年来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火灾的发生明显降低了墙体的使用寿命,对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本文以该墙体为研究背景,研
由于各种原因,服役中的土木工程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完整性和耐久性,需要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在结构
T型钢桁架因其特独风格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异型钢桁架结构形式之一,正越来越多地在许多建筑结构特别是在体育馆、展览馆等大型结构中采用。随着《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剖分T型
大跨空间钢结构多用于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其结构体型庞大,造型独特,形式新颖。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对大跨空间钢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和损伤预警。本文主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型渡槽结构体系在强地震作用下,渡槽内水体的大幅度晃动以及水体与槽壁的动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强流体固体动力耦合,以及大跨度渡槽结构各支承点跨越不同类型
倒置式屋面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屋面结构形式,屋面板温度裂缝问题是其常见而又急切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倒置式屋面板温度场进行了现场实测与有限元分析、总结了温
目前,国内外对粘贴CFRP和外包钢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工程研究较成熟,而对用外包钢和粘贴CFRP两种方法复合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梁、柱、节点等单个构件,而对外
学位
预应力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它是在普通网壳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拉索并施加预应力,以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与传统的网壳结构相比,预应力网壳结构具备覆盖更大空间
当相贯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对节点进行加强,相贯节点加强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主管壁加厚、主管上加套管、加垫板、主管加内加劲环及加节点板等多种方法,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