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支撑。但是从人类社会出现开始,人类的活动就一直影响着生态环境。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环境污染、资源衰竭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在这样的环境状况下,探究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来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创生态和谐、稳定、美丽的家园,也需要深入挖掘“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自然观的区别与异同。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探析“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首先挖掘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体现——儒家的“参赞化育”、“民胞物与”,道家的“道法自然”、“物无贵贱”,佛家的“众生平等”等理念及其合理的生态内涵对当代的启示。其次,根据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探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自然观在时代背景、本体论、价值论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找出密切联系现实环境的合理思想,来科学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三部分根据当前中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从人的价值观,道德水平、经济增长以及环境的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针对当前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案。克服之前以人为价值中心论的思想,通过教育提高人的道德意识,健全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对自然的过度行为,坚持公平原则,促使人们共同承担起对自然的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