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理化性质不同,体内转运到病灶部位的时间也不同。药物经高分子材料包裹制备成纳米粒后,其理化性质只与纳米粒表面性质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以本实验室制备的新型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PPLA)为原料,尝试对疏水性及亲水性药物进行包裹,以期望理化性质不同的药物同时转运至病灶部位,实现缓释以及联合用药。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①利用PPLA的自组装性,尝试对亲水性药物模型胰岛素(INS)进行包裹,并对制得的载胰岛素纳米粒(INS-PPLA NPs)的表面形貌、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环境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包裹率、载药量、体外药物释放进行了考察,更特别关注了从纳米粒中释放的药物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INS-PPLANPs为平均粒径214nm、平均Zeta电位-34.65mV、分散性低的球形粒子;改变载药纳米粒的环境pH值至酸性纳米粒出现聚集,至碱性无显著影响;利用缓冲液稀释,纳米粒保持稳定;对胰岛素的包裹率为60.7%,缓释可达24h,从纳米粒中释放的胰岛素具有活性;纳米粒的溶血率低于国家注射用药物标准。结果提示,PPLA纳米粒可用作亲水性类药物的缓释给药载体。②利用PPLA自组装性,尝试对疏水性药物模型葫芦素B(CucB)及多西他赛(TXT)分别进行包裹,并对制得的载葫芦素B纳米粒(CucB-PPLA NPs)和载多西他赛纳米粒(TXT-PPLANPs)的表面形貌、粒径及分布、电位、环境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溶血性、包裹率、载药量、体外药物释放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制备所得的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80nm左右,Zeta电位在-15mV以上,对药物的包裹率超过50%;改变载药纳米粒所处环境pH值至酸性出现聚集,至碱性无显著影响;利用缓冲液稀释,载药纳米粒保持稳定;纳米粒对药物缓释时间分别在120h以上;载药纳米粒具有较低的溶血率。③体外考察葫芦素B与多西他赛、CucB-PPLA NPs与TXT-PPLA NPs单独或联合作用于肝癌Hep-2或人脐静脉内皮HUVEC细胞一定时间后,利用MTT法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探讨联合用药对癌细胞的协同作用,同时关注了联合用药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结果显示:葫芦素B、多西他赛、CucB-PPLA NPs与TXT-PPLA NPs可以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肝癌Hep-2细胞的生长;葫芦素B与多西他赛、CucB-PPLA NPs与TXT-PPLA NPs联合抑制肝癌Hep-2细胞的生长作用较单药明显;PPLANPs可减小药物在转运过程中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