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ICAM-1、VCAM-1、ITGβ4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整合素β4(ITGβ4)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将40只SPF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实验第1天和第8天予针刺组、艾灸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0%OVA抗原液1m L致敏,空白组则腹腔注射1m L0.9%氯化钠溶液。从实验第15天开始,针刺组针刺哮喘模型大鼠“肺俞”“大椎”“风门”20min,艾灸组使用艾条灸上述穴位10min。模型组与空白组予以抓握刺激,不做任何治疗。治疗和抓握刺激后,针刺组、艾灸组、模型组用雾化器喷入1%OVA溶液激发20min,空白组则用雾化器喷入0.9%氯化钠20min,每天1次,共治疗7次。末次治疗后,取大鼠右肺中下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一周后脱水,包埋待检。使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VCAM-1、ITGβ4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行为体征观察空白组大鼠行为无异常,呼吸平稳,姿态正常,毛发光泽;模型组大鼠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抓耳挠腮,点头,咳嗽,毛发干枯变黄无光泽;艾灸组和针刺组呼吸急促、抓耳挠腮、点头、咳嗽等情况较模型组轻,精神状态亦较模型组良好。2各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病理学观察空白组:支气管上皮及肺泡结构正常,无增生,无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少见;模型组:支气管管腔狭窄,肺泡间隔变大,管壁平滑肌增生肥厚,黏膜上皮可见水肿、脱落、变性,有大量分泌物及炎性细胞浸润;针刺组、艾灸组:支气管管腔较狭窄,管壁轻度增生肥厚,黏膜上皮轻度水肿、脱落,管腔内分泌物及炎性细胞浸润均较模型组少。3各组大鼠肺组织ICAM-1表达的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ICAM-1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ICAM-1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大鼠肺组织VCAM-1表达的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VCAM-1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VCAM-1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艾灸组VCA M-1含量表达高于针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大鼠肺组织ITGβ4表达的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ITGβ4含量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ITGβ4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针刺组ITGβ4含量表达高于艾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邵氏五针法”能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症状和行为体征。2“邵氏五针法”可减少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3“邵氏五针法”可减少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VCAM-1蛋白表达。4“邵氏五针法”可增加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ITGβ4蛋白表达。5“邵氏五针法”可能是通过减少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增加ITGβ4蛋白表达,从而修复气道上皮,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缓解气道炎症,控制哮喘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清解利咽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风热型感冒),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其组方用药特点,为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风热型感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风热型感冒)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清解利咽方,对照组给予口服小儿咽扁颗粒,均治疗5天。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
目的观察痛风汤加减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IL-1β、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0例,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后,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风汤加减方。两组治疗过程中均予基础治
目的:通过观察、归纳加味芍甘汤治疗阴虚血滞型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别对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国际RL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研究其临床疗效,从而为RLS的临床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8.12~2019.12于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将确诊为阴虚血滞型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125mg(睡前1小时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养血强筋膏、太极拳及养血强筋膏联合太极拳三种疗法在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最优治疗方案,以期为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长期居住于郑州市本地及周边地区者优先),利用SPSS软件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养血强筋膏组(膏方组)、太极拳组和养血强筋膏联合太极拳组(联合组),每组30例,三组基础治疗均为口服硫酸氨基葡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益气养血法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炎性指标、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益气养血法治疗AL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纳入64例巩固化疗期化疗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通过观察感染治疗第0、5、8、
目的:通过门诊收集河南省中医院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首诊中药处方,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毛德西教授辨治RE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RE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使名老中医经验更好地记录与传承。方法:1.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筛选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中
目的:探究伤科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效果,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采取措施干预术后便秘的发生,对照组患者采用理气通腑散进行穴位贴敷,观察组患者口服伤科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连续应用5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气阴两虚型胃癌的临床疗效,为健脾和胃方在今后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纳入的56个中晚期胃癌(气阴两虚型)病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健脾和胃方+XELOX化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为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给予XELOX化疗方案,观察2周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瘤体大小、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肝肾功变化,进行
目的:探究苯并芘(Ba P)染毒大鼠精子DNA损伤所涉及的主要生物途径、信号通路;探究益肾通络方通过lncRNA的调控作用对Ba P染毒大鼠精子DNA损伤所产生的影响。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Ba P染毒组及益肾通络方组,每组10只,用玉米油将Ba P原液稀释成浓度0.1mg/ml的工作液,每日9:00除溶剂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按1ml/kg灌胃量经口染毒,染毒浓度为10
目的:通过对参麦芩莲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恢复期(阴虚肺热型)的疗效进行评价,探讨运用中医中药法在改善症状、减少再发方面是否较西医有优势,同时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次试验共纳入肺炎支原体肺炎恢复期(阴虚肺热型)患儿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予阿奇霉素联合参麦芩莲方,对照组予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易坦静),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