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科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不断地冲击着大学课堂教学,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正式进入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共存的后班级授课制阶段。后班级授课制阶段的到来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且伴随着高校教学质量下降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双重冲击,课堂讲授法因发展受到限制而陷入危机和困境之中。尽管如此,当前也并没有其他任何教学方法能取代讲授法在教学中的地位,讲授法依旧是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等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通过对讲授法的使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探究,为我们对讲授法形成科学的认识,提出高校有效使用讲授法的对策或措施,以及了解讲授法久经指责而不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论文构建了讲授法发展的分析框架,综合采用历史与比较研究、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讲授法在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对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讲授法的历史发展特点和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讲授法教学效果的建议。总体而言,有关后班级授课时代讲授法的现状及发展的研究结论如下:(1)讲授法久而不衰有深厚的历史基础:首先是前班级授课制时代的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讲授法能有效、快速地传授道德规范,深受教师欢迎;其次是班级授课制时代的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讲授法以能大量的、系统地传授结构化的知识而得到推广;最后是后班级授课制阶段教育心理学崛起、师生关系转化、教育技术兴起,讲授法的发展受到一定地限制与挑战,但膨胀化的科学知识需要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讲授法有其存在的根本。(2)虽然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因误用受到批判,但学生对讲授法的整体满意度不低,且讲授法仍旧是高校中使用最多、最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之所以被视为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三:一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讲授法以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二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讲授法以教师作为主导者;三是知识数量愈发增加,讲授法能有效地传递系统性知识。(3)在了解讲授法历史演变和后班级授课制阶段的讲授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讲授法认识和使用现状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有效应用讲授法几点措施:恰当确定、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讲究语言艺术;正确把握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校课堂讲授法的改革,要在深入了解讲授法的适用条件和使用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有效课堂,从根本上帮助讲授法摆脱困境,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