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山诗社是成立于南宋初年活动于昆山当地的一个文人社团,在乐备的带领下,李衡、耿镃、钟孝国、石驹、石希颜、马先觉以及范成大等诗社成员相互交游唱和,促进了昆山当地诗歌的交流与发展。但迄今为止,存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在宋人龚昱辑撰的《昆山杂咏》中保留了一些诗作。本文以昆山诗社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发掘目前能够找到的现存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考证法、作品分析法等考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昆山诗社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考索。全文以诗社成员之间的交游唱和活动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昆山诗社之社名、社首及主要成员、活动时间范围等方面进行考证,并对昆山诗社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本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昆山诗社”这一名称的考索。社名,即诗社活动的名称,是诗社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两宋时期的诗社都有社名,大多数的诗社只有结社事实,而无诗社之名。通过分析现存的文献资料可知,昆山诗社确有其社,但无确名,“昆山诗社”这一名称是为了方便研究而命名的。第二部分是对昆山诗社的社首乐备的考索。乐备作为昆山诗社的社首,曾组织发起并且积极参加昆山诗社的诗社活动,与诗社成员多次交游唱和,在昆山诗社中占有重要地位,诗社中人都对他的社首地位十分肯定,并对其表现出由衷的尊崇。这一部分从乐备参加过的诗社活动,其社首地位的表现以及乐备的生平仕履三个角度来进行考索,力争能对乐备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是对昆山诗社其他成员的考索。在乐备的带领下,李衡、耿镃、钟孝国、石驹、石希颜、马先觉、范成大这七位昆山诗社的诗社成员积极参与到昆山诗社的诗社活动中。首先依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和诗社成员之间相互唱和的诗作来确定昆山诗社的成员组成,昆山诗社共有八名成员,他们分别是:乐备、李衡、耿镃、钟孝国、石驹、石希颜、马先觉和范成大。其次分别对每一位诗社成员的生平仕履进行考索。第四部分是对昆山诗社活动时间范围的考索。诗社活动的主体是诗人,对诗社活动的研究即是对诗社成员的研究。在充分发掘现存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考证法,分三个步骤对昆山诗社的活动年代进行考索。第一步,搜集昆山诗社成员的相关文献资料,分别考索出昆山诗社的每一位诗社成员的生卒年;第二步,找出昆山诗社中最年长的和最年幼的两个人,确定出理想状态下昆山诗社的诗社活动时间的上限和下限;第三步,再根据其他涉及到昆山诗社活动年代的文献资料,缩小理想状态下昆山诗社的诗社活动时间的上下限,从而考索出昆山诗社的活动年代范围。第五部分是对昆山诗社艺术成就的分析。昆山诗社成员创作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总体呈现出平淡自然的特点,诗歌表达较为直白,缺乏含蓄蕴藉美,其艺术成就并不是很高,但也有诗韵醇厚的作品。诗作内容方面,以日常事物入诗,充满生活气息;诗歌唱和中透露出诗社成员的避世无奈之情。诗作艺术表现方面,昆山诗社成员以才学为诗,诗中多处化用典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常采用咏物抒情的表达方式,诗歌语言自然平畅,无刻意雕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