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恶性肿瘤PET/CT显像及与血清PCNA、VEGF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PET/CT显像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目的: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原发病灶及远处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所有图像都通过图像融合软件进行分析。同时测量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病灶的最大径、SUVmax值和淋巴结的最大径、SUVmax值。通过SPSS19.0软件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原发灶SUVmax值与临床各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病灶性质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或影像学检测及临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1.2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阳性25例,阴性1例,阳性检出率为96.2%(25/26);原发病灶SUVmax值为13.24±7.50,直径为3.41±1.70cm;随原发病灶最大径的增大,SUVmax值逐渐增大(r=0.448,p<0.05);随着年龄的增高,SUVmax值逐渐降低(r=-0.429,p<0.05);有远处脏器转移组的原发病灶SUVmax值明显高于仅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灶组(p<0.05);但原发病灶的SUVmax值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25例PET/CT显像阳性患者中发现淋巴结显像阳性16例,阴性9例;其中真阳性11例,真阴性6例,诊断准确率为68%(17/25),灵敏度为78.6%(11/14),特异性为54.5%(6/11)。转移淋巴结的SUVmax值为9.90±5.94,最大径为1.55±0.47cm;随着原发灶SUVmax值的增大,淋巴结SUVmax值增加(r=0.639,p<0.05);随着原发灶SUVmax值的增大,淋巴结最大径也增加(r=0.590,p<0.01);且淋巴结SUVmax值与淋巴结最大径相关(r=0.654,p<0.05)。3.25例PET/CT显像阳性患者发现远处转移14例,其中真阳性12例;阴性11例,其中真阴性10例,诊断准确率为88%(22/25),特异性为83.3%(10/12),灵敏度为92.3%(12/13)。远处转移多为肺、骨、肝、直肠等器官,并且改变了部分患者的分期。小结:1.18F-FDG PET/CT显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原发病灶的诊断效能较高;原发病灶SUVmax值与原发病灶最大径、患者年龄、远处脏器转移相关,而与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无关。2.18F-FDG PET/CT代谢显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淋巴结SUVmax值、淋巴结最大径与原发病灶SUVmax值相关;淋巴结SUVmax值与淋巴结最大径也存在相关性。3.18F-FDG PET/CT显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远处转移病灶的检出有较高的准确度,并且因此改变了部分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第二部分PET/CT显像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复发转移中的应用目的: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治疗后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治疗后患者复发转移及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治疗后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及复发转移灶的SUVmax值,并比较18F-FDG PET/CT显像与同期CT检查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治疗后复发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治疗后患者临床再分期及治疗策略的影响。结果:1.在6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治疗后的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46例,阴性15例,其中准确诊断有无复发转移患者56例(真阳性43例,真阴性13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3例;复发灶SUVmax值为10.95±4.52。18F-FDG PET/CT诊断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43/45)、81.3%(13/16)、91.8%(56/61)、93.5%(43/46)和86.7%(13/15)。2.在6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治疗后的患者中,同期诊断CT准确诊断有无复发转移患者43例,真阳性31例,假阳性4例,真阴性12例,假阴性14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9%(31/45)、75.0%(12/16)、70.5%(43/61)、88.6%(31/35)和46.2%(12/26)。3.18F-FDG PET/CT检查准确诊断的5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后的患者中,20例(35.7%,20/56)患者的分期发生改变,其中18例临床分期上调,2例临床分期下调;16例(28.6%,16/56)分期改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4例分期改变的患者治疗策略未改变。小结:1.18F-FDG PET/CT显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治疗后患者复发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患者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优于同期诊断CT检查。2.18F-FDG PET/CT显像改变了部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分期,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治疗后的临床再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第三部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清PCNA和VEGF水平检测目的:检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治疗前后血清中PCNA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CNA和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本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标本31例,其中干预前15例,干预后复发转移16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临床随访证实。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标本15例。用ELISA法检测各自血清标本中PCNA和VEGF的含量。用SPSS19.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两种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PCNA和VEGF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两者相互间的关系。结果:1.15例对照组血清PCNA及VEGF的浓度分别为199.19±37.12ng/ml和106.07±27.30pg/ml。15例消化系统肿瘤干预前患者血清PCNA及VEGF的浓度分别为132.87±87.37ng/ml和158.21±57.07pg/ml;1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PCNA及VEGF的浓度分别为245.54±102.16ng/ml和120.02±52.66pg/ml。干预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PCNA浓度高于干预治疗前浓度(p<0.05),而对照组与干预治疗前及干预治疗后患者血清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治疗后复发转移组(p<0.05),干预治疗后复发转移组血清VEGF浓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前患者PCNA、VEGF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组织类型、转移状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PCNA表达水平与消化系统肿瘤干预前患者年龄、直径、原发灶SUVmax值、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前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原发灶最大径之间呈正相关(r=0.707,p<0.05),与原发灶SUVmax值之间亦呈正相关(r=0.749,p<0.05)。血清VEGF浓度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前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无相关性(p>0.05)。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血清PCNA、VEGF水平相互间均无相关性(p>0.05)。小结:1.消化系统肿瘤干预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患者的浓度,提示PCNA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复发有关。2.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患者血清VEGF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VEGF的血清水平可能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3.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原发灶SUVmax值有关,提示VEGF的表达可能与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有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VEGF血清含量与原发灶的最大径有关,提示VEGF的表达可能与病灶的增殖转移有关。4.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血清PCNA、VEGF水平相互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18F-FDG PET/CT显像能够较准确的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转移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病灶,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2.18F-FDG PET/CT代谢显像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后复发转移病灶的检出率较高,优于诊断级CT检查,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3.PCNA可能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干预后患者的复发转移有关,VEGF可能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增殖转移以及葡萄糖代谢有密切关系。4.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PCNA、VEGF血清表达水平相互间无明显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在空间上的映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格局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运行状态与效率。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土地资源粗放利用造成资源空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愈加显露。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强调农村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提前规划.2019年2月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并特别指出“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
当今社会的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风电和光伏属于间歇性能源,大规模接入风光等能源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涌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至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农民工在进入城市以后,由于在各个方面的融入程度不同,加上城乡二元户籍的
目的:研究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1,NHE-1)及其阻断剂在高盐诱导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胶原分泌及钙离子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在工业、民用、国防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服役过程中易发生点蚀,危害其服役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导致大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因此研究不锈钢在雾霾介质中的腐蚀行为,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保障奥氏体不锈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的化学或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结构性减速的新常态,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挑战增多;为应对这些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化解我国新时期的新矛盾和新风险,我国适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
抗挫折能力是人们对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进行积极反抗的一种处理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现代社会急需具备抗挫折能力强的人才。在传统教育中通过家庭和学校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颇多,但相对忽视了体育运动对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价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以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相关文献,说明此方面研究仍有进行广泛探讨与深入了解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比较攀
第一部分基于DWI双指数扩散影像学评价AP状态下的脾脏功能变化目的:基于磁共振双指数扩散加权(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模型影像学,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
从土地分类看,殡葬用地属于特殊用地,以消耗土地资源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因此对目前殡葬改革的发展和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6年我国全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肌发生缺血后,对心肌缺血部位及时进行有效的血液再灌注被认为是终止心肌坏死的最佳方法。然而,再灌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