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 的]通过筛选出颅内大型动脉瘤(>10mm)(large intracranial aneurysm,LIA)或巨型动脉瘤(>25mm)(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GIA)应用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s,FDS)治疗的相关文献,提取与FDS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肯定FDS的疗效,同时分析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通过筛选出颅内大型动脉瘤(>10mm)(large intracranial aneurysm,LIA)或巨型动脉瘤(>25mm)(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GIA)应用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s,FDS)治疗的相关文献,提取与FDS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肯定FDS的疗效,同时分析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死亡因素,预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临床医师在选用FDS治疗过程中提供一定指导意见。[方 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关键词、主题词等方式,检索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10月31日收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data)、维普网(CQVIP)、Cochrane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NCBI生物医学检索系统(PUBMED)等数据库的文献,依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所需相关文献,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与FDS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数据,并运用Stata15.1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行Z检验,P<0.05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绘制森林图展示Meta分析的结果,同时异质性检验的方法为I2统计量。[结 果]本研究共检索出509篇文献(中文85篇,英文424篇),纳入19篇相关研究文献(中文4篇,英文15篇),16篇为回顾性研究和3篇为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086例患者,包含1099例动脉瘤。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半年随访时动脉瘤完全栓塞率为67%(95%CI[61%,72%]);半年以上随访时动脉瘤完全栓塞率为79%(95%CI[75%,83%]);FDS联合弹簧圈治疗的动脉瘤完全栓塞率高于单纯FDS治疗,Z=22.89,P=0.04<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占位效应引起的症状缓解或治愈率为82%(95%CI[60%,97%]);术后随访期间患者结局良好(mRS≤2分)率为94%(95%CI[88%,98%]);总手术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95%CI[10%,19%]);总手术治疗相关死亡率为2%(95%CI[1%,3%]);总手术治疗相关并发症导致不可逆脑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95%CI[0%,4%];总手术治疗相关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4%(95%CI[3%,6%]);出血性并发症导致不可逆脑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95%CI[0%,2%]);术中或术后LIA或GIA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1%(95%CI[0%,2%]);术中或术后出现脑实质出血发生率为3%(95%CI[1%,4%]);总手术治疗相关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8%(95%CI[6%,9%]);缺血性并发症导致不可逆脑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95%CI[0%,2%]);随访期间支架闭塞或载瘤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3%(95%CI[1%,5%]);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95%CI[3%,9%]);随访期间支架狭窄的发生率为2%(95%CI[1%,5%]);术后颅内梗死灶形成的发生率为6%(95%CI[1%,2%]);被覆盖的分支血管闭塞的发生率为2%(95%CI[0%,9%])。[结 论]LIA或GIA应用FDS治疗有着较高的完全栓塞率,同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动脉瘤的栓塞率也随之升高,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或治愈术前动脉瘤占位效应所引起的症状。FDS联合弹簧圈治疗有着更高的动脉瘤完全栓塞率。有着较低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并发症并未造成较大的不可逆脑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性并发症和缺血性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 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DILI往往导致多种包括肝衰竭在内的严重临床结局。当出现肝衰竭时,往往需要进行肝移植(LT)挽救患者生命,但其受限于供体肝脏短缺。近年来,已经证实了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治疗各种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但是关于DILI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DILI患者行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脾功能亢进的影响及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并脾亢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1、回顾收集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诊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与白蛋白比值(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ICG(吲哚青绿)清除实验ICGR15值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昆医附二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7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方法是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患者直到他们死亡、肝移植、失访或追踪观察满2年,直到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4月)。收集患者的人口学
[目 的]通过研究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T2DM患者合并SCH时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心内二科住院的22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均≥60岁,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3例,低T3综合征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69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检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和T2DM伴高血压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可能存在的形态学改变,探究皮层下灰质核团形态学改变与多种临床相关变量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本次研究设立三组试验对象: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36例、T2DM伴高血压患者27例、健康志愿者30例。对所有受试者行头颅磁共振(MR)常规序列(T1WI、FLAIR)以及科研序列(3D
[目的]外泌体是多囊体(MVBS)与细胞质膜融合后释放的胞外小泡,它们起源于MVB形成过程中的腔内囊泡(ILVS)。外泌体被证明含有功能蛋白、脂质和RNA,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从而在健康和疾病的有机体的生理学中发挥作用。据报道,登革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具有多种细胞功能,如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通讯,这种功能是通过将携带病毒或抗病毒成分的胞外载体传递给宿主细胞来调节的。因此,研究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特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2011~2020年间云南省≥50岁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进行耐药情况、耐药位点的流行情况、毒株流行特点、流行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云南省≥50岁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耐药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优化老年人群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云南省2011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经HIV确认实验确证为艾滋病感染
[目 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髋部骨折患者预后及功能的影响,以期说明不同类型抗骨质疏松药物用于髋部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更好指导临床治疗。[方 法]1.通过临床回顾分析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住的老年骨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57例,按照术后是否抗骨松治疗分组,其中抗骨松组23人,未抗骨松治疗组34人。统计所有患者致伤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
[目的]研究NAFLD肝脏脂肪含量与血LncRNAMALAT1、肠道菌群的关系,探讨NAFLD患者LncRNA MALAT1、肠道菌群与NAFLD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人群共计120例,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饮食调查问卷。使用超声定量对受试者肝脏脂肪含量行定量,以脂肪含量9.15%、23%为界点分为3组:A组(脂肪含量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如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是研究的难点。神经再生是补充丢失的细胞和修复损伤的理想途径,但成年脊髓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有限。细胞重编程可以解决补充神经元问题。相关文献发现在体内外转染神经源性因子能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元转化。本实验借助钳夹型大鼠SCI模型,运用慢病毒使SOX2转染大鼠脊髓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探讨其转化为神经干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