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是通过土壤中各种胶结物质的胶结作用实现的。微生物及其胞外多聚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良好的团聚体结构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产胞外多糖细菌、真菌以及有机肥在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产胞外多糖较多的菌株21和菌株G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菌株21为微杆菌,菌株G1为巨大芽孢杆菌。菌株21在培养温度为30℃,装液量为50 mL/250 mL,初始pH为7.0,碳源为蔗糖时可达到最大的生长量;菌株G1在培养温度为30℃,装液量为75 mL/250 mL,初始pH为7.0,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或淀粉,氮源为酵母粉、蛋白胨或牛肉膏时可达到最大的生长量。2.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接种微生物(产胞外多糖细菌菌株21、G1或木霉T037)、施用有机肥(干猪粪和中药渣堆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发现,接种产胞外多糖细菌菌株21、菌株G1或木霉T037,再结合使用干猪粪和中药渣堆肥,均能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数量,其中施加干猪粪比施加中药渣堆肥的效果更显著;降低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降低的比例在2.79%~43.56%;提高了各粒径团聚体中微生物的丰富度,而且团聚体的粒径越大,微生物的丰度越高;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 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改变了土壤中不同细菌门和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同一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分别施加干猪粪和中药渣堆肥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且施加干猪粪的处理效果更加显著;随着团聚体粒径越小,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越低。接种产胞外多糖细菌并施加有机肥的处理和接种木霉T037并施加肥料的处理比单纯施加有机肥的处理对提高大团聚体含量的效果更显著;接种产胞外多糖细菌菌株21、菌株G1的处理和接种木霉T037的处理,均可以提高各粒径团聚体中土壤多糖的含量,且从团聚体粒径>2 mm到团聚体粒径0.25-1 mm,总体上呈现一个团聚体粒径越大,土壤多糖含量越高的趋势。3.用施肥和接种产胞外多糖细菌菌株21、G1或木霉T037培育了一年的土壤种植番茄,结果发现经过培育过的土壤能有效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显著地增加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鲜重和地下部干、鲜重。另外,施加干猪粪培育的土壤还能提高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