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3372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时代到来,网络教育日渐普及。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导致中小学从线下授课转为网课教学,进一步突显了网络教育的优势。日常教学中,学生们也渴望能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要点内容。微课则是现下学生快速,高效学习知识要点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可随时随地针对薄弱知识进行强化学习。本文依据微课教学的设计原则,结合具体内容和环节总结出一套适合一线物理教师自制实验微课的方法。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已往研究大多强调实验微课的原则和意义,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相关微课的举例介绍,并无系统深入地讲授如何设计并制作微课。笔者浏览了网上大量微课资源,发现其存在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原理错误、微课视频界面凌乱、画面比例不合理等问题,更有甚者,直接用课堂实录替代微课。接下来本文将初中物理实验微课,从实验教学的角度分为两大类。总结相应微课形成过程。笔者在调查了大连市初中一线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参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总结出微课选题、设计和制作原则,归纳总结出微课前期录制和后期剪辑的方法,并设计出制作微课的模板。然后选取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磁铁磁性的影响因素和物态变化之液化这三个具体实验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微课制作讲解。采用喵影工厂、ev录屏、剪映等软件进行画面对比、细节放大、画中画和配置醒目文字等方法制作微课。并将自制的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93%的学生的认可。在同组教师研讨和区物理教研获得教师们和教研员的高度赞赏。并带动部分教师逐渐将实验微课应用于教学,甚至开始学习自制实验微课。本文研究表明,教师运用物理实验微课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效率,又可以减轻一线教师教学的压力。本文对自制实验微课的详细讲解为广大一线物理教师自制物理实验微课,甚至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实验微课提供了参考案列。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品防腐形式也有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求其能达到防腐保质的目的之外,还要求其兼具绿色、安全、无潜在毒副作用,不加重环境负担等其他优点。因此将包装材料与绿色抗菌活性物质复合,制备新型活性抑菌包装膜的食品防腐保质手段,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和安全的需求,又可以减少食品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以及肉桂精油和牛至精油复配后的协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科教兴国”正式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信息化时代。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在于学科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我们该如何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点,使学科教学活动更加多元化、形象化、互动化,满足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规模化教育”
新疆自然发酵酸奶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牛奶作为乳酸菌天然的培养基,在长期的自然发酵过程中受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将酸奶中独具特色的微生物群落驯化培养成大量可利用的优良生物资源。但是,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传统工艺不断被新技术取代,自然发酵酸奶中极具价值的乳酸菌资源逐渐消失。因此,本研究以新疆喀什和库尔勒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家中自制的自然发酵酸乳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鉴
腊肉是一种经腌制、烟熏、烘烤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传统肉制品,因其肥而不腻和具有特殊的烟熏风味而深受我国国民喜爱。但传统腊肉普遍存在含盐量高、脂肪氧化严重和苯并芘含量高等问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高盐食品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阻碍传统腊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腊肉中的食盐含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主要针对腊肉食盐配方和快速腌制工艺进行了优化和研究,将添加8%食盐配方优化为添加
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阻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导致大量的“自然缺失症”和“城市病”人的产生。而解决此类病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故自然教育作为近几年热议的行业逐渐兴起并在走向鼎盛发展阶段,亲近自然的体验式教学与活动方式打开了人与自然之间连接的纽带。同时,伴随我国体验消费时代的来临,农耕体验与学农自然教育也逐渐引起重视,多数农业园在以前单纯的参观游览功能
火棘果作为新食品资源果品,其因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天然活性成分而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其果粒小,口感粗糙酸涩,不易直接食用,鲜果的季节性以及不耐贮存等特点使其利用受限。乳酸发酵是重要的食品生产和保藏方式,通过发酵产酸延长食品保质期和形成特有的风味,并改变食品质地和营养特性。干燥是较传统的延长食品贮藏期并有效保留果品质量的加工技术,目前干燥技术对果蔬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始生鲜物料上,针对发酵物料
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山区公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有很大数量比例。同时山区公路作为线性空间,穿越一个地区甚至几个地区,本身不单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也是展示地方形象的“主窗口”,更是展示当地形象,给予来客的“第一印象”。现阶段对于山区公路景观塑造,尤其是文化景观设计表达这一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论述。为此,本文从地域文化表达的角度出发,打造富有地
社会发展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或社会资源,同时也带来了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若不能及时缓解,会使得人们压抑的负面情绪逐渐放大、精神压力陡增,从而导致心理亚健康甚至心理疾病的产生。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公园的存在能满足人们公共健康需求;作为亲近自然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城市公园中观赏自然景观或进行活动都对人们的情绪具有影响,人们在公园内舒缓身心,城市公园具有潜在的情绪调节
面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大背景,如何协调好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避免“千镇一面”,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空间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游客行为最密集的场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游览过程中,游客的行为和体验可以直观反映空间品质,因此基于游客的行为需求进行古镇公共空间的优化改造,可以避免盲目的开发建设,从而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实现古镇“历史保护”与“旅
豆渣是生产传统大豆产品(例如豆浆,豆腐和干豆腐)的加工副产品。尽管豆渣营养丰富,但只有少量可作为食品被食用,这主要是由于豆渣口感粗糙,风味不佳,尤其是豆腥和草类的风味限制了豆渣作为食品及在加工食品中的应用。为了能够有效利用豆渣,减少资源浪费,本研究以豆渣为原料,以风味品质改进作为目标,通过微生物发酵对豆渣进行生物改性,为豆渣应用于食品及加工食品提供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微生物发酵改性豆渣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