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秀是我国唐代著名的高僧,他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被武周和唐王朝最高统治者尊为“三帝国师,两京法主”。他不但是北宗禅的开创者,也一度被僧俗两界尊称为“禅宗六祖”。他继承并创新了自达摩至弘忍以来的禅学理论,对慧能及其以后的禅学有重大的影响,当然,由于禅宗南北宗的分歧,一千三百多年来,他和慧能一直是被研究和讨论的主要对象。可以说,神秀是中国禅宗史、佛教史,乃至思想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通过全面、系统地阅读、整理与神秀相关的文献,并借助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文化史研究、思想史研究等方法,对神秀的生平、著述、思想以及其所开创的北宗进行整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横向对比的方法,将神秀与其同时代的佛教诸宗,进行了初步论述。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将对神秀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的研究、传统的研究、近现代的研究,对神秀研究的历史作了比较详细的回顾,并找出了每个时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回顾和综述的基础上,对选题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初步界定了论文研究的内容,选取了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力图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神秀。第二章:神秀生平首先,简单的考述了神秀的年代,主要是神秀一生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年份,即文献记述中有分歧的生年、礼师年、应诏入京年。然后对神秀的一生分为几个时期,即对神秀出家参游、学习东山之法、潜为白衣、玉泉弘法、最终成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以及圆寂后的殊荣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对在禅宗史研究中比较敏感的问题,比如神秀得法的“理法说”,慧能得法的“袈裟说”,神秀与慧能没有同学的可能以及神秀潜为白衣的原因,进行了阐述。第三章:神秀的著述本章主要对神秀的著作、语录、对话、诗偈进行了简略的考证。著作方面认定《观心论》、《大乘无生方便门》、《秀和尚劝善文》、《秀禅师七礼》应是神秀之作,而《圆明论》、《大华严经疏》和《妙理圆成观》则不是大通神秀之作品。对《楞伽师资记》、《宗镜录》所记神秀之语录以及诸多文献中神秀与弟子的对话,也进行了分析。神秀的诗偈主要见《六祖坛经》及敦煌写本以及《景德传灯录》之中,通过考证,否定了这些诗偈为神秀所作的可能性。第四章:神秀的禅学思想首先对神秀禅学思想的渊源,即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的禅学思想进行了论述,然后,对神秀对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佛教诸宗思想的融通,进行了对比的研究,并对神秀对中国固有传统的儒、道文化的吸收进行了阐释。总结出了重戒律、坐禅、礼佛、念佛、指事问义、方便通经等为神秀禅的风格。又对神秀的禅学思想,尤其是《观心论》和《大乘无生方便门》中神秀关于佛义的言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最后,对神秀的五方便禅法,即总彰佛体、开智慧门、显不思议、明诸法正性、了无异门分别进行了阐释。第五章:神秀与北宗神秀是禅宗北宗的开创者,北宗一直延续了几百年,本章对北宗的由来、北宗的兴衰、北宗在日本、吐蕃、朝鲜的传承、北宗的性质、北宗与南宗的关系(南北宗的论战,南、北宗的调和)、北宗与其他佛教宗派的融合等进行了研究。第六章:结语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以上几章,即神秀生平、著述、神秀的禅学思想以及神秀与北宗的归纳与总结。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一次法同期根尖手术治疗前牙根尖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牙根尖囊肿患者50例65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颗患牙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即两次法,二期行
在我国,随着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壮大,办公室作为一个内引外联的办事机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办公室日常事务相当繁琐,因此需要不断优化相关管理工作,保证办公室内部
“掏鸟窝案”的判决完全符合刑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从超实证法的层面上来说,该案量刑过重。量刑过重的根源在于刑事司法解释规定的不合理。由于司法解释具有强制拘束
卫星数传调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和理论难题,一般启发式调度算法已难以满足卫星数传调度的需要。基于群体智能的蚁群优化算法已经成为求解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的代表性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公示语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目的:本论文主要通过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分析鉴定技术及多水平活性检测技术对人参中研究较少但活性多样的生物大分子—蛋白及多肽进行生物特性研究,为优化人参的炮制加工工艺,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不仅能源利用效率高,在改善空气质量也有先天优势。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将燃煤锅炉房改为燃气锅炉房,并将原有两套独立供暖系统改造成为一套二次泵供暖系统。
苦难,历来是文学表现的一大主题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都有众多关于苦难的叙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出现了大量回忆苦难反思苦难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利用网络来高效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已经成为所有网络学习者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是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研究多停留在审判阶段,这已不能满足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需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