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 Lewis指出隐喻是诗歌的生存原则,会使用隐喻是诗人的一种荣誉。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而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种主要的认知模式,它帮助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其对自然事物和人类本身最原始和最质朴的理解。因此,研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研究隐喻。 无论如何偏离正常的语言使用轨道,诗歌在本质上仍是一种语言现象,所以本文试图通过一种可行的语言学分析方法来探索诗歌的奥秘,同时体验诗歌中蕴含的乐趣。在此过程中,重要的不在于对诗歌的解读本身,而是通过分析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特征来探索解读的过程。本文并非要探讨所有的英语诗歌,而只是选择语篇隐喻作为讨论英语诗歌的一个切入点。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构成了指导本文写作的两条线索。 传统的隐喻研究将隐喻视为一种语言现象。而隐喻运用的基础就在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传统的隐喻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比论,替代论和互动论。虽然这三种经典的隐喻理论都将隐喻看作一种偏离正常语言的修辞语言,但它们同时也体现了隐喻研究由研究语言本身向研究隐喻的认知本质转向的趋势。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机制。认知意义上的隐喻已不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隐喻的认知机制是通过不同范畴间跨域映射来运作的。 然而,诗歌中的隐喻时常会具备语篇的特性,而这种隐喻在本文中被称作”语篇隐喻”。语篇隐喻包括两种,一种是扩展隐喻,一种是语篇隐喻。扩展隐喻最初是由传统修辞学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打破了本体和喻体间传统的一一对应关系。而认知意义上的扩展隐喻是对基本隐喻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语法隐喻体现了不同语法域中语言单位间的转化过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是概念隐喻在词汇语法层上一种体现。虽然第二章是从宏观上展开对两种语篇隐喻的讨论,但也为我们鉴别英语诗歌中的语篇隐喻提供了方法。 作为一个由不同衔接手段组成的语义单位,语篇隐喻可以通过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被加以更加具体和更加科学的分析。通过从系统功能语法总结出的八个语篇分析步骤,语篇隐喻从而被视为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系统:语音层,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同时,语篇隐喻的三大元语言功能也可以通过对具体的语篇线索进行分析而得以实现。此外,通过对语境的分析英语诗歌中的语篇隐喻就可以同具体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从而将语言的分析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 对英语诗歌中语篇隐喻的研究不仅保持了诗歌的完整性,同时也为解读诗歌提供了一个整体把握的方法。语篇隐喻分析了隐藏在英语诗歌中的语篇线索,这也使得对英语诗歌的解读具有了可操作性。因此,英语诗歌教学也改变过去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法,从而形成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这样英语诗歌的教与学也不再是单纯欣赏一些权威的解读,而是通过一种具体可行的语言学分析方法来修正和解读读者们自己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