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使役态中使役对象的<有情性?无情性>的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e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日语使役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其中针对“使役表现与他动词表现的对比”和“使役主体与使役对象的<有情性?无情性>”两个课题的研究占据很大比例。本文在众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有情物、无情物之间的转换为论点,并将动词分为有对动词、无对自动词、无对他动词这三类,分别对相应动词的使役对象进行了阐述。本文分为五个章节对使役对象的“有情性、无情性”进行了考察论证。第一章大致论述了本文课题的由来、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至今为止与使役句相关的先行研究,并集中对“使役态与他动词的区别”、“使役主体和使役对象的性质”两个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课题作了总结,并简单说明了本文的定位。第三章根据本文的研究课题,将动词进行了分类,并对“有情、无情”下了定义。第四章着重考察使役对象的“有情性、无情性”,并提出使役对象会发生有情物、无情物之间的转换。第五章得出本文的结论,并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以上对使役对象“有情性、无情性”的考察,得出以下三条结论。1.使役对象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从无情物到有情物的转换,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a能力、可能性导致的转换,是指使役对象本来不具备的某种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下具备了。此时的无情物可以看做有情物,称之为“疑似有情物”;b使役主体意志导致的转换,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使役主体将自身的某种意志转移到使役对象,此时本为无情物的使役对象也可称为“疑似有情物”。2.使役对象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发生从有情物到无情物的转换,这种转换一般是由使役对象本身意志的改变所导致的,从“ヲ使役”“ニ使役”的使用中也可看出使役对象性质的转换。3.在使役对象本来应为有情物(无情物),却用了无情物(有情物)的情况中,也有不发生“有情、无情”转换的情况,而是一种变化、结果的强调。
其他文献
土族的哲学观念经历了原始朴素至凝练升华的一个过程,土族关于宇宙生成的看法,多为相拙的原始理念,到后来,才形成与儒家“天人合一”理念颇多相近的宇宙观念。土族的天命观经历了
近年来我国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公安民警担当重任成为应对危机的主力军。但同时灾难性事件诱发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问题却日益突出,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的干预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
本文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出发,分析认为,现阶段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建设目标是中层理论,中层理论的建设对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化界的一位奇人.这位奇人为世界文学留下了几部奇书.《拉辛与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一部.这本书之所以令人称奇,不仅因为文体的解放——对话体,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现代性是社会学一直关注的对象。旅游的方式、途径、结果都与社会的现代性特征相关,因此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旅游现象的一个重要视角。现代性本身的问题导致了现代社会人们对
由于不同的译者具有不同的人生阅历、学术功底以及个人价值观,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往往会往译本中注入更多的译者主体性及创造性从而使自家译本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随着“文化
本文以马铃薯为原料,优化马铃薯淀粉预处理方法,改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完善淀粉的测定方法。采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以未经过脱糖脱脂、脱脂
将视角转向中国法院的刑事判决书,从指导案例的裁判要旨中概括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理论问题,较以往研究具有优势。《刑法》第306条不以发生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但是需要通过具
一直以来,译者的作用在翻译活动中被定义为“翻译机器”,认为译者只是对两种语言进行机械的转换,而口译者也只是两种语言的“传声筒”,译者的地位已习惯了被忽视。然而,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