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CT对成人下颌磨牙后管的影像学研究

来源 :贵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estc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成人下颌管分支发生率,总结磨牙后管的存在分型、形态特征并测量位点间距离,从而为外科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系统随机抽取2017~2019年于贵阳市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的500例CBCT数据,所取样本经严格纳入排除标准后纳入研究,观测并统计分支数量、类型、比率,归纳磨牙后管分型及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磨牙后管各位点间的线性距离。结果1.研究最终纳入样本445人(890侧下颌骨),发现含分支神经管264人(364侧)。其中男性133人(50.38%),女性131人(49.62%);左侧170侧(46.70%),右侧194侧(53.30%);分支神经管在性别及左右侧分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所得分支按Naitoh分类法分类:其中最常见为牙管147侧(16.52%),其次为前行管118侧(13.26%)和磨牙后管99侧(11.12%),未见颊舌向管;2.共计发现90人有磨牙后管99侧,其中男性44人(46侧),女性46人(53侧);左侧36侧,右侧63侧。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右侧磨牙后管多于左侧(P<0.05)。磨牙后管按形态与走向轨迹分Ⅰ~Ⅷ型,其中Ⅱ型管最多见,达50侧(50.51%),其次Ⅰ型管23侧(23.23%),Ⅵ型管最少见,仅1侧(1.01%)。3.磨牙后管垂直高度平均10.39±2.47mm,水平长度平均11.93±3.03mm,磨牙后孔距第二或第三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CEJ)的平均距离11.55±5.37mm。磨牙后管的平均起点管径和出口管径分别为1.75±0.77mm和1.26±0.51mm。起止点管径宽度有统计学差异,起点管径宽于出口管径(P<0.05)。4.445人中发现51人有磨牙后孔55侧,其中男性27人,女性24人;左侧21侧,右侧34侧,性别及侧别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磨牙后管并非罕见解剖结构,术前CBCT评估下颌管分支、磨牙后管形态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规避手术风险,制定更安全的手术计划。
其他文献
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实验项目分级、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考核办法、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对胫腓骨干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30例胫腓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13例.有25例骨折病人获得(6~18个月)随访.结果:采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患者[1],而过去那种让患者长期卧床的方法已被公认是一种不理想的治疗方法[2],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它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而且可以使患
酵母菌属真菌,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兼性厌氧的单细胞微生物,其种类多、增殖速度快、代谢旺盛且产物繁多。酵母菌体本身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外,还
目的: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在伴有唇颊侧骨板缺失的显微根尖手术病例中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显微根尖手术适应症,存在根尖区病变合
通过对负斜角造型晶闸管结构特性及正向阻断状态的细致分析,提出了一维体内多结电流增益及雪崩倍增共同作用,终端区仅考虑单结雪崩倍增作用的不同击穿模式。经数值计算表明,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