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P方案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特征,探讨肺癌发病机制,TP方案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以及中医药配合化疗的最佳切入点,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病房及门诊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记录TP方案化疗前d7、化疗后d8、化疗后dl5三个时间点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并根据相关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用SPSS20.0建立数据库,分析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计数资料选用x2检验,计量资料选用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男女人群发病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61-70岁为高发人群,>50岁较<50岁人群发病率高。(2)IIIB与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年龄、性别、中医证型构成未见明显差异。(3)化疗前d7咳嗽、痰多质粘、痰中带血、倦怠乏力、胸闷气喘等症状多见,淡红舌、白腻苔最多,分别占50%、48%,其次是红舌、薄白苔、少苔分别占28%、22%、20%。脉象以滑脉38%居多,细弱脉24%继之。证型分布以痰湿证、气虚证、阴虚内热证为多,分别占38%、22%、20%。(4)化疗后d8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胸闷气喘等肺系相关症状缓解,纳差、恶心呕吐、脱发、关节酸痛、手足麻木、目涩、便干等症状明显增加。淡红舌、白腻苔减少至26%,20%,少苔、红舌和齿痕舌分别增至42%、38%、24%,黄腻苔和紫暗舌也稍有增加。滑脉显著减少至12%,细数脉和细弱脉呈上升趋势,达30%及40%。相对应的痰湿证、气虚证明显减少至20%、10%,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较前增长,占32%和26%。(5)化疗后dl5同样表现为痰湿证、气虚证减少,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较前增多,瘀阻肺络证达10%。但是化疗后dl5与化疗后d8天相比,舌象、脉象、证型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而在症状上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缓解显著。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P方案化疗前后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化疗前以痰湿证为主,气虚证及阴虚内热证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化疗后痰湿证、气虚证明显减少,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较前增加,表明TP方案即紫杉醇加顺铂为热毒之品,耗气伤阴,损伤肝肾,提示采取TP方案化疗的患者可提前予以益气、养阴、清热,调补肝肾,并辅以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