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LED自问世以来,因体积小、发光效率高、响应快、节能、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固体照明的重要光源,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目前商用白光LED通常采用蓝光芯片与黄色荧光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白光,但是由于其中红光组分缺失,产品的显色指数不能达到优秀水平。加上目前商用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普遍较低,因此研究新型高效的红色荧光粉是发光材料研究工作的重点。本论文以物质结构较为稳定的稀土钨铝酸盐、稀土钼硼酸盐和稀土草酸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常用的无机材料合成手段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红色发光性能的荧光粉,并对它们的光学性质作了详细的讨论。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围绕探索实用红色荧光粉展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采用燃烧法成功合成了Ca4-xAl6WO16:x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固体荧光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敏化剂Bi3+离子对发光性质的影响。Ca4-xAl6WO16:xEu3+为空间群P4c2的四角形结构,形貌为不规则片层堆积且具有孔洞结构。在近紫外光(396nm)的激发下,Ca4-xAl6WO16:xEu3+荧光粉在618nm处显示出Eu3+离子的5D0→7F2特征红色发射。激活剂Eu3+和敏化剂Bi3+的浓度对荧光粉的发射强度会产生较大影响。Eu3+和Bi3+在Ca4-x-yAl6WO16:xEu3+,yBi3+荧光粉中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x=0.4,y=0.02。Bi3+的敏化作用主要是因为Bi3+可以将其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Eu3+离子。结果表明,Ca4-xAl6WO16:xEu3+红色荧光粉能被紫外光有效激发,与白光LED的紫外光芯片能够很好地匹配。2、采用Pechini法制备了Eu3+掺杂LaMoBO6荧光粉,并对其结构、形貌、激活剂和助熔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讨论。研究表明,产物形貌为分散均一的微米棒,LaMoBO6:Eu3+荧光粉在396nm和466nm光的激发下,在618nm处均显示出强的红光发射。对于1mmol LaMoBo6基质而言,Eu3+离子的最佳掺杂量为0.6mmol。助溶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样品的形貌并且大幅提高荧光粉的发射强度,最好的助熔剂为NH4F,最佳加入量为2wt%。色度图显示样品的色坐标与商用红色荧光粉相接近。结果分析表明,Eu3+掺杂LaMoBO6荧光粉发光效率较高,商用价值较大。3、以EDTA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EU2(C2O4)3·10H20微米晶,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处于100-150℃的范围时,均能制备出目标产品,且150℃条件下生成的产物晶型和纯度均最好。pH对产物的形貌和荧光强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pH为2,5,8变化,产物分别为棒状、块状和片状结构,且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同时,也详细探讨了不同形貌产物的形成机理。在近紫外光(396nm)的激发下,所有的Eu2(C2O4)3·10H2O样品在619nm处都显示出强的Eu3+离子的特征红色发射。结果表明,产物的结晶性能、形貌和尺寸会对产物的光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