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信息系统研制与应用——以蓝田县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农业”是在以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引发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其在国外已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数字农业的高级阶段“精准农业”是在国外农场式的规模经营耕作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农业主要是分散经营的耕作方式,因此,要在我国发展精准农业就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许多学者为此作了有意义的探讨,普遍认为土壤养分是精准农业的基础和核心,发展我国的精准农业必须从寻找适合国情的土壤养分管理模式入手。 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土壤养分管理研究现状和WebGIS实现方法基础上,利用村级土壤养分管理模式和ArcIMS技术,实现了基于Web的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信息系统。该系统是WebGIS技术、数据库系统、平衡施肥原理及专家系统在作物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方面的综合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讨论了我国目前土壤养分管理模式,认为村级土壤养分管理模式在我国农村更易于管理和实施。 (2)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村级土壤养分采样点实现村级土壤养分管理的可行性,并给出村级土壤养分管理的概念模型和实现方法。 (3)在系统分析了WebGIS开发平台ArcIMS后,采用ArcIMS技术实现了基于Web的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信息系统。 本系统的研制和应用表明,今后应加强土壤养分数据的动态监测和实时更新,扩展作物施肥模型,进一步与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数据相结合,扩充网络应用功能,力争达到针对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户的实时运行的业务化系统目标。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我就坚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并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我认为,学与疑有着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和解疑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首先体现在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只能答问而不能提问,其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思维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也不可能具有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必须把“问”的
英语阅读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提高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与运用能力,是学生巩固已获得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必要途径。通过教学中的实例,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策略、掌握策略、运用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 扩充词汇量,打好阅读基础  词与词组是语言的最基本材料,词语是英语学习的开始。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应该从词汇开始。词汇量是开展阅读活动的最基本前提。所
冰雪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产品,集娱乐性、观赏性、运动性于一体,兼具参与度高、与相关产业关联性强等显著特点,极具刺激性和挑战性,深受世界各国旅游者的喜爱。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
干旱区自然地理条件特殊性,是干旱区利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工业园区的设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有其独到的优越性。日前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往往寄希十工、IU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