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L不锈钢扩散连接工艺优化及接头高温机械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正交试验的316L不锈钢扩散连接工艺优化根据经典扩散连接理论,建立和完善了316L不锈钢同种材料直接扩散焊接工艺流程与焊接规范。在焊接温度、保温时间和中间层等单因子试验基础上,通过田口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获得了316L不锈钢最佳扩散焊接工艺参数:1100℃、10MPa和2~3小时。由田口多指标变量分析方法可知,焊接压力对接头性能影响最为显著,保温时间次之,焊接温度对接头性能影响最小。由微观测试结果可知,接头延伸率与焊合率呈线性变化,焊缝区域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共同影响接头常温和高温强度。焊接温度超过1050℃后,焊缝区域出现的新相Fe0.64Ni0.36会有利于接头性能的提高,但保温时间过长会生成脆性相FeCr导致接头性能恶化。 (2)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性能评价方法本文以常温和高温短时拉伸强度作为评价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准,采用金相、SEM、XRD和EDS等方法观察接头界面微观结构、形貌和相组成,分析和探讨了焊接参数对接头宏观性能与微观焊接质量的影响。在评价扩散焊接质量时,应将扩散焊接头强度与经过相同扩散焊接工艺处理的母材强度比较,而不是与未经处理的母材常温强度作比较。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550℃高温强度约为接头常温(20℃)的50%,因而应以常温和高温强度作为评价接头性能优劣的标准。 (3)高温蠕变实验机测控系统开发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开发了多台蠕变试验机的测控系统。利用Visual Basic 6.0的面向对象和串口通讯技术,实现了与Access后台数据库的无缝连接及操作、自动采集和记录试验数据、实时曲线显示以及加热炉温度设置与调控。 (4)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高温蠕变性能实验研究本文设计了适用于小试样蠕变变形测量的位移引伸机构和夹具,采用标距为φ5×60mm试样在新开发的高温蠕变实验机测控系统上测量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蠕变性能。本文采θ函数法描述和预测了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蠕变曲线,并由θ函数法计算了最小蠕变应变速率和接头在6MPa、550℃条件下蠕变应变达到0.2%时的使用寿命,并将蠕变应变0.2%作为以316L不锈钢为母材的扩散焊构件高温结构设计标准。以标准持久试样进行了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持久试验,利用等温法与Larson-Miller法外推接头高温持久强度。 (5)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界面微缺陷演化研究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建立了“四探针直流电位法”计算机测量系统,并以此系统实时动态地监测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界面孔洞蠕变扩展行为。采用修正的Derby模型建立了直流电位与扩散焊接头有效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可合理地解释扩散焊接头在高温承载环境中有效面积的变化。并由大量的实验结果可知,剩余面积20%为316L不锈钢扩散焊接头蠕变断裂失效临界点。
其他文献
本文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淮北煤种进行了热解与气化实验,旨在考察两种钙系添加剂包括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对新汶煤与淮北煤热解过程的影响,以及在煤气化过程中抑制钾盐催化剂失活的
在“互联网+”时代下,明确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定位与重要作用,对于学术期刊及编辑的长效发展均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在重点阐述学术期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为此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氢能的研究与开发,21世纪被认为是氢能和氢经济时代。氢能源的最好利用方式是燃料电
《政策与法律法规》是旅游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课程内容枯燥,理论性太强,学生难学,本人从课堂导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面部表情识别所要研究的是如何自动、可靠、高效地识别出人脸表情所传达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推测人的心理活动,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其目的在于建立友好、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在金属薄板表面复合一层薄橡胶弹性体涂层而制备获得的金属覆胶密封材料兼有橡胶弹性体的高压缩回弹性能、耐油性能,又具备金属芯板的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是目前机动车行业
古代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及文字形式上与现代文学具有一定差别,也正因为如此,赋予了古代文学独有的经典美与传统美,但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一定的互通
在工程应用中,流致振动(FIV)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核反应堆中的石墨棒,电站的冷却塔,换热器的换热管排等,如果在相关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流致振动的影响,就可能导致工程设备的损坏,给
作品《俄狄浦斯王》被人、神和命运三者所围绕,此三者是谈起古希腊以及俄狄浦斯王这部作品所不能避免的话题.本文以《俄狄浦斯王》为切入点,去分析人、命运和神之间的关系,从
本研究通过6个实验,旨在探究大学生中,高、低考试焦虑个体的注意脱离在认知加工及神经机制上存在的差异。为了保证实验材料的有效性,本研究首次对考试图片进行了标准化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