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统计胆囊结石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体质分型与胆囊结石发病的关系,从而充实胆囊结石辨体论治的内容,建立科学的胆囊结石中医辨体体系,并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对该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调理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及成组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2008年11月到2010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的300例患者,另外选择300例正常的受检者作为对照,收集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中医体质特点、血脂、肝胆B超结果等临床数据,总结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饮食、体重指数及血脂的差别。统计学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率的比较采用X2(卡方)检验方法,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研究的300例胆囊结石患者中,男性149例,女性151例。胆囊结石组各中医体质的例数及所占比例为平和质16例,占5.33%,气虚质48例,占16.00%,阳虚质13例,占4.33%,阴虚质14例,占4.67%,痰湿质122例,占40.67%,湿热质64例,占21.33%,血瘀质12例,占4.00%,气滞质11例,占3.67%,无特禀质患者,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滞质>特禀质,以痰湿质、湿热质为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占所调查对象的62.00%。与对照组比较,湿热质的人数较对照组多且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喜甘甜、喜油腻食物的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分别为22.33%及18.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比对照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病的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规律,胆囊结石患者的体质基础以实性体质(痰湿质、湿热质)为主,提示痰湿质和湿热质人群,尤其是湿热质可能比其他体质人群更容易患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病由饮食、脂类代谢异常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运用湿热质、痰湿质的中医调护方案对胆囊结石病防治可能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