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动脉末梢交接区脑梗死,大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以往对于多次CWI发作特点的研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表明,多次CWI的首次发作可“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TIA,有临床症状者多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仅为(1.9±0.9)分,而再次发作临床症状比第一次重,大多呈中等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4.8±3.1)分,且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我们在临床中碰到的进展性脑卒中很大部分为此种类型脑梗死,早期治疗的不当,导致致残率的明显升高。凯力康(尤瑞克林)静脉注射可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脑梗塞面积的扩展,改善梗塞引起的脑组织葡萄糖和氧摄取降低,改善葡萄糖代谢,在脑梗死的急性期治疗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目前尚无CWI治疗报道。本项目通过急性期低分子右旋糖酐铁针加用凯力康(尤瑞克林)组与低分子右旋糖酐铁针组治疗结果的比较,寻找CWI急性期治疗的更优方案,以期减少患者的残疾程度及降低致残率,减少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并同时分析CWI的病因学,为今后的对因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把发病时间在14天以内;有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NISS评分≥3;用药前24小时内无应用ACEI类药物;经头颅MRI检查(常规MRI+DWI)证实诊断为分水岭区脑梗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均予以缺血性脑卒中基本治疗,对照组为低分子右旋糖酐铁针500ml+尼克林0.75静滴,治疗组为低分子右旋糖酐铁针500 ml+凯力康(尤瑞克林)针1支静滴,如有糖尿病则加胰岛素6u,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14天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并对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同时根据颈部B超、头颅MRI、MRA及DSA分析评估CWI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并进行病因学分型。 结果:CWI患者伴有相应部位颅内外血管狭窄(>50%)有53例,达88.3%,故根据TOAST分型,绝大部分CWI属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分别为(6.27±2.92)、(5.00±3.05)、(4.17±3.28),mRS评分分别为(3.87±0.97)、(3.10±1.52)、(2.77±1.64)。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NISS评分分别为(6.47±3.00)、(3.97±2.68)、(2.73±2.52),mRS评分分别为(3.50±1.25)、(2.47±1.52)、(1.87±1.68)。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W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明显相关,根据TOAST分型,绝大部分CWI属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尤瑞克林与对照组相比,对急性期分水岭区脑梗塞治疗效果佳,不管NIHSS评分还是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