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导电材料的结构调控及电输运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智能化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显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电子元器件功能化和最小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即在尺寸相同的芯片中,集成更多器件的同时实现更强大的功能。虽然半导体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但是电子元器件的微缩仍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而器件最小化极限的到来终将意味着“摩尔定律”的结束。当前,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集中于新功能、新结构、新原理器件的研发。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思路之一是仅有几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2D)原子晶体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原子尺度下的堆叠和集成。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材料具有相当强的层内共价键和相当弱的层间范德华(vd W)力,因此能被各种方法分离并集成为范德华异质结。通过化学方法学,在二维TMDs层间嵌入外源离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结构调控和异质结集成手段。但是,已报道过的方法中使用的插层物通常局限于非功能性的脂肪链有机阳离子、金属阳离子、聚合物以及金属原子等,其相对注重二维材料本身的改性和调控,而忽视了对于功能分子固有的光电、磁学等性能的利用。此外,二维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是另外一类具有优异性质的无机-有机分子结构,其金属离子中心和有机配体分子均具备很强的扩展性。但是,绝大多数MOF较低的导电性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微电子器件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因此,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有机配体和金属中心,实现功能化MOF的精确结构调控,可以为高性能导电材料的拓展奠定基础。本工作中,我们通过芯片上的2D材料层间中性有机分子的原位电化学插层,系统研究了二维原子晶体硫化钼(Mo S2)、硫化钨(WS2)、硒化钨(WSe2)和石墨烯(Graphene)层间的半导体有机分子的成功嵌入,包括3,4,9,10-四羧酸二酐(PTCDA)、并五苯(Pentacene)、富勒烯(C60)等,充分利用了主体TMDs材料和客体插层分子的性质,实现了具有新功能的异质结构,同时扩展了可用于构建功能性无机/有机杂化vd W异质结构的新平台,为纳米/量子器件的未来设计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此外,我们选择了合适的金属络合物中心和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有机配体,定向制备了同时具备高质子导电性与表观电子导电性的新型二维导电MOF材料,拓展了二维MOF在气体分离、能量转换和存储、催化、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中的潜在应用。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发展了中性分子电化学插层二维TMDs材料的方法学,并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电学性能测量和结构表征确定了中性分子横向嵌入的二维TMDs器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n型掺杂,且二维材料和金属电极的接触明显改善,材料本身的电催化析氢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二维原子晶体和中性分子的电化学集成,我们发现:当电化学势负至足以克服范德华力并打开二维TMDs材料间隙时,中性有机分子能够进入带电的vd W间隙并形成相对更稳定的异质结构。此外,第二个电化学氧化还原峰和TMDs材料的最终掺杂水平呈现正相关。2.通过中性分子远程嵌入二维原子晶体的方法构建了有机-无机垂直隧穿器件。基于vd W集成的异质结构在PTCDA分子电化学嵌入后,远程调控了二维原子晶体的横向传输性能,进而实现了异质结构垂直方向的隧穿特性。尤其是Si-Mo S2垂直异质结组装出的Mo S2-PTCDA-Mo S2分子隧穿晶体管,电学曲线从典型的p-n二极管整流特性变为明显的对称行为,电流密度显著提高,且能被离子液体施加的垂直电场调控。3.通过MOF中羧基基团的空间安置设计,制备了兼具高质子导电性与表观电子导电性的新型二维导电MOF材料。基于氧化还原活性四硫富瓦烯(TTF)的有机配体(H8TTFOC)和In3+的二维MOF材料2的质子电导率达到1.30 e-2 S cm-1,遵循格罗特斯导电机制;表观电导率在空气氛围下能达到4.05 e-3 S cm-1,且高度稳定(测试2.5 h后仅下降4.2%)。对比配体、材料1和材料2的结构和电导率,提出了材料2的高电导率机理—“质子导电-界面赝电容”模型,这为构建电化学MOF场效应晶体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催化C-H键活化以及光催化自由基介导反应均为常见的构建C-C键和C-杂原子键的方法,因其操作步骤简便,适用范围广以及反应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讲述铑催化噁唑酮和异噁唑酮的C-H键活化反应及光催化剂罗丹明B催化喹唑啉-4-酮生成酰基自由基的烷基化反应。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选取吡啶、喹啉作为环状导向基代表,简单介绍了过渡金属催化C-H键活化反应以及自由基介导的成环与非成环反应。通
学位
卡宾化学自诞生以来经过化学家的不断努力,已然成为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卡宾前体种类的不断丰富,通过金属卡宾参与环状化合物的构建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本课题组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卡宾前体α-重氮酮类化合物和邻炔基硫叶立德类化合物参与环化反应的研究工作,为经济高效合成杂环化合物提供了新途径。本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首先简要概述了卡宾化学,随后对金属卡宾前体进行了大致分类,包括
学位
荧光成像因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以原位检测等优势,在细胞和组织信息获取中被广泛使用。相比于有机荧光分子,上转换纳米粒子(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近红外激发,多波长发射,抗光漂白能力强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生物检测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很多生物标志物在细胞内的含量较低,这给检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研究者们设计了DNA步行者(D
学位
随着化石能源的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新型清洁能源如二次电池的开发,其中锂-空气电池由于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达11,400 Wh kg-1(约是锂离子电池的十倍)而备受关注。锂-空气电池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性能电池之一,其商业化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譬如放电比容量较低以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等。基于这一考虑,目前人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策略:(1)以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合适的孔结构和高电导率的sp2
学位
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造成水生植物或藻类大量生长,而且为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健康。目前对水生态系统中氮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体和沉积物,但对于植物叶际微生物及非生物介质表面微生物对氮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同时,水生植物和藻类生长及衰亡过程中所释放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和硝酸盐在自然光照下可以产生强氧化性的活性物种,又影
学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如何有效的去除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绿色、无污染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的降解。Ti O2等传统光催化剂的光响应局限在紫外光范围,仅占太阳光能量的5%,导致其催化效果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卤氧化铋(Bi OX)以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制备成本低、光催化效率
学位
双酚F(Bisphenol F,BPF)作为常用塑料添加剂双酚A(Bisphenol A,BPA)的替代品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环氧树脂、塑料、清漆、涂料、粘合剂等产品的制造。但毒理学研究表明,双酚F具有内分泌干扰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对生物的干扰作用甚至强于双酚A,且在各水环境介质中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已在多种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检出,因此有效去除水环境中双酚F的技术研究己成为目前环境科学
学位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不断积累严重破坏了碳平衡,加剧了全球变暖,成为全球性挑战和紧迫问题,受自然光合作用的启发,惰性CO2的光催化还原为增值的碳化学物质,这种依靠光生电子和空穴在环境条件下触发许多化学键的裂解,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缓和能源需求和解决环境危机的方法。由于光吸收,载流子分离和表面CO2还原通常被认为是光催化还原CO2的关键步骤,因此开发设计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以使这些关键过程的得到优化非常重要。具
学位
位于东亚季风边缘区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河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河流地貌过程对青藏高原气候和环境变化响应规律的良好载体。在河流侵蚀\堆积过程和阶地发育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中多用沉积相、磁化率、粒度等沉积学指标间接推测气候条件,往往缺少直接的流域气候指标证据。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下游河谷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下游的连城-享堂盆地共发育7级阶地。选取其中两个阶地剖面通过
学位
水体中抗生素类污染物控制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可以广泛高效去除水体中抗生素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催化剂是影响过硫酸盐催化氧化效率的关键因素。研制和应用高活性与易回收的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优选比表面积大、结构易调控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作为前驱体,分别通过合成前修饰以及合成后优化两种改性路线,系统调控关键参数,制备出双金属有机框架衍生催化剂,剖析了两类具有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