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的提出,我们在工程建设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为了能够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中寻求一个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我们应当在引入西方环境伦理学、继续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式的工程环境伦理学,以期能够在工程建设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持。以三峡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例,以国外的环境伦理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三峡工程在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利弊得失。本文分别从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及生态中心论来展开对三峡工程环境影响的环境伦理学讨论。从动物权利论而言,三峡工程百弊而无一利;从生物中心论而言,三峡工程在补偿措施方面的工作值得称道;就生态中心论而言,三峡工程在充分重视了自然环境的工具价值的同时,却没把同样的重视放在其内在价值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就国外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分析而言,总的来说,对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是持批判态度的。三峡工程有利有弊,就工程的发电防洪而言,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就其环境的影响而言,却是不容乐观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如何来协调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工程环境伦理学应当考虑的重大问题。建设中国式工程环境伦理观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好途径,中国式工程环境伦理观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把中西文化中凡是有利于中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成份予以吸收,一方面,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义务且承担起道德代理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人类在充当道德代理人时所具有的能动性,倡导在建设中保护,在工程建设中引入工程环境伦理观,以提高工程师环境伦理素质,从思想源头上减少工程对环境的破坏。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调整人类的价值观,树立起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中国式工程环境伦理观,把尊重自然作为工程师职业道德中的基本准则,才能最终真正实现文明与自然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