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域QoS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电信网和Internet日益融合的趋势下,人们要求能够在一个网络上提供包括话音、视频、数据和宽带多媒体通信在内的多种业务。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业界提出了以IP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NGN)作为通信网发展目标。对于实现NGN中核心网域的QoS保证,现在业界一般采用MPLS与区分业务(Diffserv)相结合的QoS解决方案。由于QoS控制系统是QoS问题解决的基础,因此MPLS域的QoS控制系统仿真研究尤为必要。 论文根据中兴科研基金项目“QoS框架研究与仿真”的要求,深入研究和探讨了QoS控制系统的仿真技术原理和实现技术,提出了MPLS域两级动态资源控制模型、呼叫接纳控制算法和两级动态资源控制算法的仿真方法。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MPLS域两级动态资源控制模型以及此模型中的呼叫接纳控制算法和两级动态资源控制算法,据此给出了仿真内容和仿真目标。然后深入研究基于NS-2的仿真平台的设计,给出了网络拓扑描述、数据源生成、标记交换路径(LSP)规划和标记分配、RSVP协议控制的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论文着重进行了呼叫接纳控制算法和两级动态资源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给出了仿真模型,开发了扩展仿真模块,提出了基于负荷分担的LSP选择算法,并对两类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论文设计的仿真平台和仿真方法为项目组提出的QoS控制技术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进一步的QoS技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WiMAX的相关知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范围,分析了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引出基于现代密码学的安全身份认证技术,并论述了现代认证技术中流行的密码
本文以IEEE802.11DCF协议作为研究平台的基础,在对现有多包接收MAC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后退机制的MPRMAC算法(BDCF),对改进算法吞吐量性能与分组大小、节点数和多包
本文以最小化最大链路利用率为优化目标,给出一个不均等多径路由流量分割算法——IEMP-TD,采用CPLEX优化工具建立并解答这个基于离散负载分割粒度g、链路容量约束、链路节点关
本文主要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与固定电话网互通的问题。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及固定电话网的发展现状,引出了它们之间的互通问题,然后阐述了IMS的框架结构
面对日益增长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图像资源,SAR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遥感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以分形为基础的非线性信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技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抗多径信道干扰以及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面对无线信道易错、时变和带限的特点,为了保证通信质量,采用信道编码以提供抗误码保护是必要的手段。本文对Turbo码的如下几
近来,移动通信和Internet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人们希望接入Internet的地点延伸到了移动性的公共交通平台上,如火车、汽车、轮船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IETF成
本论文总结了所参加的“IP-PBX系统”和首屏传真系统两个项目的开发,参考ITU-T,IETF等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规范和建议草案,系统分析了FoIP(FaxoverIP)的实现方法。 首先,采用CT
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系统是世界范围内网络数量和用户数最多的3G标准,准确测量基站发射信号对WCDMA网络建设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开发针对WCDMA标准的基站测试仪具有很高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