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hwh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把改善民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公民的日常生活是最基本的民生领域,而最近涌现出来的生产、消费、家庭等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引起了国家政府的关注,怎样引导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当前迫近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以济南市农村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济南市近三十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过程,并对传统生活方式向小康生活方式的变迁过程进行检测评析,发现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费方式变迁的障碍性因素,分别从主体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对生活方式进行理论与行动建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前言。包括问题提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研究述评。包括概念界定、国内外生活方式研究现状、文献评述,本章首先对本文研究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国内外生活方式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当前生活方式研究的缺点与不足。第三部分,济南市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分析。本章从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三个方面10个指标描述了济南市农村从1978-2009近3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迁过程第四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变迁进程评析。笔者本着社会学研究中指标的可操作化原则,通过预选指标,运用鉴别力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各个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量化判断,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生活方式的变迁进程进行指标监测。第五部分,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障碍性因素。济南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继续稳步发展,生活方式在30年变迁过程中总体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差距比较大,个别方面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和目标还比较艰巨,需要重点推进。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差;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文化素质低。第六部分,全面小康生活方式的行动建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大的复合系统,因此,本文提出从农村居民自身、各级政府、社会层面、文化层面活方式进行理论与行动建构。
其他文献
目的:(1)建立SD大鼠结膜杯状细胞(Rat Conjunctival Goblet Cells,RCj-GCs)体外常规培养模型;(2)观察黄连麦冬五种提取物干预RCj-GCs 48h的增殖活性;(3)观察有效成分配伍对RCj-G
作为新的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在互联网应用快速增长的同时,网络页面上的色彩再现在质量上还不能满足要求,而网上出版网络商务直接取决于显示效果.特别是那些与颜色联系紧密的产品,例如服装.化妆品以及艺术品等,因此为了准确传递网络图文的色彩信息.必须对网络图像进行色彩管理。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受其重访周期和一维形变测量能力的限制,仅利用单一轨道卫星观测数据很难揭示真实的地表形变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随着在轨运行的SAR卫星系统不断增加,使得融合相同时间段内覆盖同一区域的多源多轨道InSAR数据成为可能.然而目前普遍采用的多
印刷业进入数字时代,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和数码印刷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CTP已经过了发展高峰期。正在迎接基于CTP免冲洗技术的普及和数码印刷技术的新发展。我国
本文利用ChinArray二期大孔径台阵677个台站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的垂直分量记录,计算了不同路径上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F),观测到4~8 s和8~12 s频带内的NCF零时附近存在显著的高视速度信号.基于NCF的慢度聚束分析表明,这些信号由背景噪声中的远震P、PP和PKPbc波干涉产生,且以P波能量为主.位置
岩石受载内部微裂纹扩展及其震源机制反演有助于认识宏观裂纹扩展过程的非线性断裂力学行为.借助声发射监测手段,本文建立了仅涉及微裂纹张开/闭合和剪切滑移的位移不连续震源模型,通过各位置处传感器耦合质量标定及点源远场P波矩张量反演获得了含预制裂纹砂岩受载过程的震源机制解及时变响应特征,在全局坐标系下分析了微裂纹的三种断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位移不连续模型中,震源矩张量特征值与试样泊松比之间必须满足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