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把改善民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公民的日常生活是最基本的民生领域,而最近涌现出来的生产、消费、家庭等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引起了国家政府的关注,怎样引导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当前迫近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以济南市农村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济南市近三十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过程,并对传统生活方式向小康生活方式的变迁过程进行检测评析,发现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费方式变迁的障碍性因素,分别从主体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对生活方式进行理论与行动建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前言。包括问题提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研究述评。包括概念界定、国内外生活方式研究现状、文献评述,本章首先对本文研究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国内外生活方式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当前生活方式研究的缺点与不足。第三部分,济南市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分析。本章从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三个方面10个指标描述了济南市农村从1978-2009近3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迁过程第四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变迁进程评析。笔者本着社会学研究中指标的可操作化原则,通过预选指标,运用鉴别力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各个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量化判断,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生活方式的变迁进程进行指标监测。第五部分,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障碍性因素。济南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继续稳步发展,生活方式在30年变迁过程中总体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差距比较大,个别方面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和目标还比较艰巨,需要重点推进。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差;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文化素质低。第六部分,全面小康生活方式的行动建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大的复合系统,因此,本文提出从农村居民自身、各级政府、社会层面、文化层面活方式进行理论与行动建构。